陈莹:在家里开了个“皂工房” 周馨、徐轶汝 |
| ||
| ||
| ||
| ||
|
陈莹,28岁,热衷DIY(自己动手做)。半年多前,她迷上了制作天然植物手工皂,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丈夫说她:现在讲梦话都和做肥皂有关。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徐轶汝 文 温柔甜香若有似无 走进陈莹位于普陀区三源路的家中,迎接我们的,除了两张笑脸,还有5岁的金毛犬Rascal。干燥温暖的空气中,有一股若有似无的温柔甜香,循着这香气,来到一间10多平方米的书房——呵!满屋子手工皂,挤在书橱里,堆在架子上,有的已经装进了纸质包装袋,扎上了小绳子;有的刚刚“成熟”,才从模具里“挣脱”出来,肆意地呼吸着新鲜空气;黑色的是紫草皂,米黄色的是木瓜牛奶皂,白白圆圆的叫“家事皂”。 陈莹的“制皂业”,缘于姐姐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一块手工冷制皂,她对这种最原始的制皂方法一见倾心,很快“霸占”了丈夫的书房,改造成一个工作间,同时到处寻觅合适的原料、工具,一头扎进肥皂的世界。 网上半年晋级“四钻” 说来真是奇妙!水、氢氧化钠、油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植物原料,就能“培育”出一块手工冷制皂。40摄氏度的温度下,将几种原料搅拌成色拉酱状,倒入模具,然后放在阴暗通风处1到2个月,皂化完成后,可爱的肥皂就诞生了。
亲朋好友试用后赞不绝口,陈莹因此萌生了经营网上店铺的想法。她的淘宝小店3月开张以来,生意兴隆。每天快递公司都上门取货,少则30多块,多的话,一次发货100多块。短短半年,陈莹已经晋升为“四钻卖家”。 梦里也忙着做肥皂 执著、细心、追求完美,让陈莹的小店在众多同类店铺中脱颖而出。比如,为了尝试多种油脂混合,她不惜耗费昂贵的原料,反复试验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油脂混合物正确的皂化比例;她自己设计图案,跑遍上海寻找专业刻章社,制作专门用来盖在肥皂上的图章,将原本千篇一律的皂体打扮得更可爱;她无法忍受把肥皂草草装进透明塑料袋中,非要用设计、订做的纸袋一个个细心包好、扎牢;每完成一件新作品,她都勇敢地充当“小白鼠”,拿自己的脸蛋做试验,体验“洗感”。 妻子的努力,丈夫曹光磊都看在眼里:“她比我忙!每天做肥皂做到半夜两三点,有一次睡觉说梦话,大嚷‘肥皂时间到了’。”一个人要做所有的事情,实在太累了。”陈莹笑着说,之所以一直坚持,除了丈夫的支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大的动力来自网友的肯定和鼓励。 丈夫有空就打下手 自从家里开出“皂工房”,沐浴露、洗发水、洗手液、洗洁精都退下,改用大大小小的肥皂。一开始,曹光磊还真不习惯:“我分不清楚啊,好几次把洗脸的当成洗澡的,浪费哦。”不过,现在他说起制皂的原理和个中讲究,已是头头是道,俨然成了小店的新闻发言人。陈莹夸他,老公工作很忙,可一有空就会给自己打下手。 家里的第三个成员——5岁的金毛犬Rascal,是夫妻俩2004年从美国归来时带回的“海归犬”。闲暇时,陈莹常手拿狗粮训练它,以前口令都是英文的,比如:“Sit”(坐下)“Give me a palm”(给我你的爪子)。到上海后,Rascal入乡随俗,渐渐也能听懂上海话的口令了。每天晚上,夫妻俩总带着它到小区里遛弯,邻居、保安都特别喜爱这条温顺的大狗。 评论 071018125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