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2007重阳节99关爱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地产
 第A24版: 广 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专题报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 · 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 · 上海味道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隔16年叶辛写出《孽债Ⅱ》——
小美霞们的命运即将揭晓

夏琦

  ■ 当年演小美霞的董蓉蓉如今已是一名话剧演员 图 TP

  上世纪90年代,由叶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孽债》感动了无数观众。记者昨天从叶辛处独家获悉,他已于日前完成了《孽债Ⅱ》的写作,并已将稿件交给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小美霞”们长大后的命运即将揭晓。

  主角命运各异

  《孽债Ⅱ》的主角是《孽债》中的5个孩子,《孽债》中,他们要融入新的家庭,而续集讲的则是他们长大成人后,如何融进当代社会的故事,主要是情感方面的波折,但互相之间的交叉并不多。所谓性格决定命运,5个孩子将面临5种不同的命运。虽然不肯透露详细情节,但叶辛还是拗不过记者的反复劝说,透露了一些梗概。比如观众们最关心的小美霞,长大后的她仍然美丽,并有了一段看似美满的婚姻,但这段感情其实却是个肥皂泡。跟着养父母回到西双版纳的永辉高考失利,又被亲生父母接回到上海,因做生意而发财,却又陷入了两个女孩子的情感纠葛。梁思凡成了电脑高手,最后通过手术重新站起来,并有了自己的婚姻……

  读者盼推续集

  1991年,叶辛在《小说界》发表了长篇小说《孽债》,1992年小说正式出版,1995年春天,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立刻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叶辛说,几乎是电视剧刚播完,他就开始被“写续集”的要求包围了,不仅很多读者、作家都催着他动笔写续集,连他去看望自己的母亲,弄堂里的老头老太们都会很热心地追着问:“里厢的小人后来哪能了?”甚至还有影视公司和知青,编造了故事梗概来找他,希望他能把《孽债》的续集快点写出来。

  寻找不同故事

  但叶辛一直没有动笔。“创作是有内在规律的,所有优秀的创作都是作家经过思考从生活中来的,《孽债》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这个有关亲情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以前不写,是因为那5个孩子都还没长大,那些故事都还没发生,缺失的是时代。”虽然没有动笔,但叶辛一直关注着这些孩子的命运。“要开始写,就得有5个不同一般、但却又是年轻人的确会碰到的故事。”

  叶辛说,去年的一次作家活动上,《小说界》的主编魏心宏曾经力劝他开写《孽债Ⅱ》,但当时他只准备好了4个孩子的故事,没过多久,他跟魏心宏说,可以了。因为这时候,他已经找到了第5个故事:“我的优势在于,很多知青,无论认识不认识,都愿意把他们的故事告诉我。”小说中这些故事,有的来自生活中的真事,有些是真人真事的融合,有些与知青子女的特殊背景有关,有些却已经是全新的题材。

  续集年底出版

  直到今年1月1日,叶辛才正式开始动笔写《孽债》的续集,9月19日全部写完。国庆七天,他足不出户,将稿子全部顺了一遍。国庆后,将40万字的稿子交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

  记者请他自己评价一下,叶辛笑说只能算“中上”,但是“肯定好看”。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郏宗培则告诉记者,《孽债Ⅱ》计划将在年底前出版,他还透露说,已经有很多影视公司听到风声,准备前来争夺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本报记者 夏琦

  评论 07101811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