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茶座 为“市民艺术家”喝彩 孙惠柱 |
□ 孙惠柱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已经办到第九届了,这一届和往届有什么不同呢?人们最关心的是,老百姓可以怎么来享受这个节日。若干年前有识之士呼吁,艺术节要做到民有所享,一定要通过政府补贴降低票价。后来果然有了五十元的优惠票,不过要买到这个票还是不太容易。今年艺术节组委会和市邮政局联手推广优惠票,市民也可以就近到社区买票,这就更体现“人民的节日”了。 昨晚在闵行开幕的合唱节以及陆续而来的200多项群众文艺活动令人振奋。闵行地区常年活动的业余合唱队有100多支,全市算起来数以千计了,其中有些还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合唱比赛,水平相当了得,完全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向应邀来参节的各国艺术家展现一下我们“市民艺术家”的风采。 现今艺术节都有越办越大的趋势,但如果是同质的扩大,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国际上如英国的爱丁堡艺术节等一些著名艺术节,是在正规的节之外,再举办以小众的先锋艺术为主的“艺穗节”。先锋艺术在我国还不怎么发达,与老百姓的距离也稍微远些,所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没有借鉴这个模式,而是在专业的、经典的艺术之外,利用极为丰富的社区文艺的资源,让更为大众的“天天演”等活动成为特色。 我曾在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夏季艺术节的免费露天舞台上,看过一流的专业艺术家和社区青少年的同台演出,颇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孩子们在台上十分投入,但水平不怎么样。而我们的业余演员参加国际艺术节,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是实实在在的献艺。我们的“市民艺术家”如此众多,一定可以选出高水平的节目,不但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亮亮相,还将在2010年世博会上大显身手。好呵,“市民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