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感觉 陆根荣 |
都说“回家的感觉真好”。而我“知天命”后三次“回家”,前两次感觉怎么也说不上好。 世纪之交,工作了几十年的一家国企,不敌市场竞争的大潮,把一大批几乎毕生心血耗在企业里的老员工赶“回家”。我回家后,养鱼养鸟养小狗,忙得不亦乐乎。可说也奇怪,只要一停下来,心里就空落落的。 于是,我应聘到一家报纸当了编辑。在国企机关呆久了,很难适应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干了没多久,趁迁居浦东机会,我第二次“回家”。 头几个月忙于装修,感觉不到什么。新居落成,最初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书生老去,机会不来”的失落感又袭上心头,天天百无聊赖,打牌喝酒。一位在大学教书的老友来市中心开会,顺道看我,我以酒代茶,醺醺然面对。老友说:“老兄还有社会责任,怎能一醉方休呢!” 此时,多蒙新区一家新兴的街道机关数次来电要我去“帮忙”。这一去就是五年。我的工作主要是“外宣”,党工委要求我:“反映街道社情民意、好人好事,提高居民生活在新兴社区的自豪感。”为胜任,我和“婆婆妈妈爷爷奶奶”广交朋友,他们给我提供无数生动素材。这五年,我学写新闻稿,在各类报章杂志上发表近千篇通讯消息,获得荣誉几十项,多半得益他们的帮助!这五年,我走出自设的空中楼阁,真正接触了社会人生,领会了许多人情世故的道理。一些多年 不见的亲友相见后,说我“变成熟了”。(花甲之年才“成熟”!)我本以为,人过中年很难再结识朋友,但这五年我却结识了几个可以畅所欲言的朋友。每天上班和他们接触,愉快成倍数扩大,烦恼呈数量级消融。我真想和他们永远共事下去。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年龄“过线”必须第三次“回家”时,我担心前番空虚再度袭来,如果是这样,我将难免悲伤。 幸好,没有。妻儿都说“回来好”。四岁不到的健孙扯着嗓子喊:“回来好!回来陪我玩!”陪他玩:为他奶声奶气歌声,鼓掌喝彩;陪他玩:他上句我下句“接龙”背唐诗;陪他玩捉迷藏、搭“拉撕”(一种类似搭积木的大型游戏)、下跳棋、五子棋。老小每每忘情,相对大笑。邻居说:“楼上两个‘小囡’笑不停,精神好来。” 妻说:“老头子像小囡。”我又不“成熟”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