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靠 邻家女孩金子般的手(下) 王志冲 |
|
◆ 王志冲 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十分看重加利娅作为第一读者的第一反应 加利娅不仅记录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口授的内容,她对他的协助是多方面的。出生并生活在乌克兰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口授时往往夹杂着乌克兰语的单词,所以他常常向加利娅请教这些单词在俄语中的准确发音。 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十分看重加利娅作为第一读者的第一反应。他曾坦率地告诉加利娅:“只要发觉你在兴致勃勃地重读手稿的某些段落,我就不再怀疑是否值得继续干下去了。你不知道,得到认可,得到肯定,这有多么重要!” 有些日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头痛欲裂,无法工作,就聊聊往事,他问加利娅的生活情形,甚而关心她是否有了男友。 加利娅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念报纸,先念出各篇文章的标题,然后念他感兴趣的某一篇的内容。 例如,《共青团真理报》刊登一则关于建设新城市的简讯,奥斯特洛夫斯基非常留意。“加利娅,你想想看,我们建成了49座崭新的城市。49座!” 另外一次,有篇报道是关于在考特拉斯浮运木材的,标题为“木材浮运工作告急,共青团员奋勇抢救”。奥斯特洛夫斯基听后,激动地对加利娅说:“你知道这使我想起了什么?十年前也有这样的情形。基辅的共青团员在第聂伯河上搏击风浪,抢救眼看就要被狂涛激流冲走的大批原木,而且抢救成功了。” 加利娅也帮奥斯特洛夫斯基念文学作品,发觉他特别喜欢高尔基的《母亲》,对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也很赞赏,还认真地听契诃夫的一些短篇小说。 加利娅有时还帮助奥里加照护病人,整理床铺。她和奥里加一块儿托起奥斯特洛夫斯基那不重的、但无法弯曲的身躯,诙谐地说:“小伙子,你别哼哼,我们是两个对付你一个。”常患感冒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呢,虚弱无力,无可奈何,也跟着开玩笑,说自己是个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却“又打喷嚏又咳嗽,像个娇小姐,而且被抱来抱去,如同襁褓中的婴儿”。 有一天,他口述完毕,松了口气,叫喊起来:“哦,加利娅,真想带着你,跟你手挽手跑遍全市,看看市容,或进剧场,上电影院……要不,到朋友家里去做客,争个面红耳赤,回来喝妈妈煮的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写完后,1931年10月25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信给日吉廖娃,流露出内心的喜悦:“我投入全副精力,为的是完成作品。处在像我这样的境地,这是多么困难呵!尽管如此,工作终究完成了。九章全部写好,打印了出来。目前,我在整理小说,最后一次找出错别字,加工润饰。” 在准备寄出书稿的前几天,奥斯特洛夫斯基向加利娅口授了两页珍贵的文字:本人的简历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写作简况。他讲得快速而清晰,充满感情,一气呵成:“……主要人物是我本人熟识的。我描写他们,力求正确,把他们的优缺点和盘托出……体力丧失殆尽,只剩下永不减退的青春活力和为本党本阶级做些有益之事的渴望。写书是企望以文学语言叙述往事……”最末是署名:“联共(布)党员党证编号0285973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口授到末尾,他嗓音发颤了。他用缠着纱布的细木棍儿擦擦额头上的汗水,疲乏地松开手。细木棍儿掉落到地上。 就在此时,完全出乎加利娅的意料,奥斯特洛夫斯基温和而坚定地招呼:“妈妈,你出去一下吧。” 加利娅一转脸,发现奥里加正站在门口。显然,她在听儿子口述,此刻泪流满面。邻家女孩站起身来,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母亲一同退出去。她同样心潮起伏,眼噙泪水,哽咽着劝慰老人。 “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我一再想到你,想到你那金子般的手” 书稿寄出后,在令人焦烦的等待的日子里,加利娅只要在走廊里遇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母亲,总会提出同一个问题,奥里加也总是摇摇头。晚上下了班,加利娅有时也会急匆匆地去看望奥斯特洛夫斯基。 未来作家的双眼,失明后仍在发炎,即使在白天的自然光线下也感到刺痛。晚间,受到电灯光的刺激,他疼得更厉害。此时,妻子拉依萨在厂里已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工作繁忙。深夜回家,她也总要问婆婆奥里加,书稿有消息了没有。 加利娅差不多依旧天天上午过来,或给奥斯特洛夫斯基念念报纸,或一起听听广播。奥斯特洛夫斯基给她讲些当年的逸事趣闻,讲得那么逗,邻家女孩上班时偶尔想到,也会笑出声来。不过,无论念报纸、听广播还是聊天,其实两个人心里都在牵挂着同一件大事:书稿的命运如何? 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加利娅说:“书要是决定出版了,到时候咱们举行一个晚会来庆祝胜利,庆祝咱们携手合作的胜利。开怀畅饮吧。你喝一杯葡萄酒,我来一杯矿泉水。不过,你得有思想准备,我的这个并不完美的‘产品’,可能会受到批评,就跟从四面八方受到炮轰似的。但这不会把我吓倒……” 有一次,他又不无焦虑地说:“我的整个书稿,此刻会不会已经被扔在字纸篓里了呢?”加利娅一脸气恼,天真地接过话头:“不会的,不会的,怎么会扔进字纸篓呢?写书根本不是为了让人往字纸篓里扔的呀!” 奥斯特洛夫斯基仍在顺着自己的思路边想边说:“要那样的话,表明我的道路已走到尽头,意味着我永远不会再成为—个有用的人。不过,出书只要有一线希望,哪怕需要大改大动,我会一次再次地修改的。要求改多少次,我就改多少次。即使得过五年、十年才问世也行,我终将达到目的。旗帜,标志着我新生活开始的旗帜,一定会飘扬起来。” 书终于出版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从最先得到的样书中取出一本,送给加利娅。在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单行本的扉页上,他这样题词:“赠给加利娅·阿列克谢耶娃——我的朋友和助手,是你的手记录了本书的最后几章。为了纪念我们的合作和友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在索契进行创作的。身旁只有母亲陪伴。一开始,没人协助记录,他写信给加利娅说:“我在自己动手写。这是困难的。缺少了你的一双小手,要不然,字字句句会多么迅速地出现呵。” 十月革命15周年纪念日那天,他在信中说:“我的生活就是写第二部。改为‘夜班’了。清晨入睡,夜里安静,没有一点声响。一桩桩事件在脑海里闪过,跟放电影似的,形象和画面历历在目。保尔·柯察金傻乎乎地压抑住对丽塔的感情,被派往筑路工地。为了运送原木,在暴风雪中顽强地搏斗。狂风怒号,飞雪扑面,周围还有奥尔利克匪帮出没无常。” 1933年5月18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加利娅的信中就自然地流露了这样的感情:“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我一再想到你,想到你那金子般的手。” ……生活往往变幻莫测。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加利娅后来再也无缘相见。当奥斯特洛夫斯基重抵莫斯科时,加利娅已出嫁,离开了首都;而等她返京探亲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已与世长辞,苗尔特维胡同也改称为奥斯特洛夫斯基胡同了。 (摘自《还你一个真实的保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传》王志冲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