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2007重阳节99关爱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读者之声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 · 教育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 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阳节 老人抱怨赶场子洗澡
读者呼吁:尊老贵在平时,心意重于形式
徐轶汝


  “我们小区的居委会派了一位清洁工上门送重阳节礼物,我并不是不尊重清洁工,而是觉得居委会这样做有点流于形式,要是像往年那样,由居委会干部上门会更好。”今天是九九重阳节,申城到处都在举办各种尊老爱老活动,一些老年读者希望通过本报呼吁:“敬老节不要流于形式,从心里关心老人,平时多为老人做些实事更重要。”

  派人送礼有点“冷”

  发出上述“抱怨”的读者王先生家住徐汇区老沪闵路某弄,昨天居委会派了一位清洁工上门送重阳节礼物:“重阳节给小区里的老人送点小礼物,是‘传统节目’,以前都是居委会干部上门的,但今年却派了个‘不相干’的人送来。”王先生因此有点“不舒服”,他认为“礼轻情意重”,老人们其实并不在乎饼干等小礼品,看重的是居委会的这份心意,“要是居委会干部上门来,我们除了表达谢意外,还可以跟他们说说心里话,让‘父母官’知道我们现在缺什么、满意什么。”

  重阳洗澡洗不完

  重阳节搞敬老活动本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有到了重阳节才会想起老人,“突击式”地搞一些活动讨老人的欢心,就有点变味了。

  记者曾听说一位老人抱怨“重阳节洗澡洗不完”。有些孤寡老人到了秋冬季节,因为家里洗澡不方便,去公共浴室又行动迟缓,只好减少洗澡次数。到了重阳节,一下子有好几家公共浴室上门请老人免费洗澡,还有专人“伺候”,让他们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敬老不在于重阳节一天,贵在平时能够经常想得到老人(尤其是少人照顾的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拿洗澡来说,要是社区里的公共浴室订一个制度,平时分批定期接附近不方便的老人到浴室免费沐浴,那该多好啊!

  本报记者 徐轶汝      

  评论 071019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