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长衫 游四方 传国学 ——昨访重庆“长衫先生”李里 李菁 |
|
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每日着一袭长衫行走四方,以传播国学兼“实践儒学”为日常生活内容。他的名字叫李里,自从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采访了他以后,这位众人眼里的“长衫先生”名气越发响亮,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认为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昨天,记者在上海古籍书店见到了这位特立独行者。 出身书香门第 1976年出身于重庆一个书香门第的李里,从小就对琴棋书画很感兴趣,尤其喜爱古文。小小年纪,他就在外祖父的辅导下读完了《孟子》《论语》《大学》《诗经》。从14岁开始,李里不顾家人反对,自作主张地穿起了长衫,其后十余年一以贯之。李里16岁初中毕业后即辍学在家,自学国学并四处游历,当了一年农民,又在重庆罗汉寺藏经楼整理藏书一年。2000年开始,李里经常在自己居住的农家小院等地义务开班讲授国学,听众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2002年,李里受聘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以没有学历的“草根”身份,走上高校讲坛传播国学。 昨天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李里,穿着一身纤尘不染的雪白长衫,脚上是一双黑色浅圆口皮鞋,乍看像是从电视剧里走出来的人物。交谈几句后,记者发现这位“长衫奇人”应对机敏,绝无想象中的冬烘之气。他告诉记者,自己最近通过自学考拿到了大学文凭,算是有“正规”学历了。 期待被“文”所“化” 话题集中在李里的长衫上。李里介绍说,有一位老裁缝专门为他做长衫,春夏秋冬做了有几十套。这种在服饰上的执著是不是形式主义,或曰演戏、作秀呢?对于这个看来已被提问过多遍的问题,李里显得胸有成竹,对答如流。他说:“没有内容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有内容的形式,孔子说叫文质彬彬,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就是君子。”“真正的文化就是要把‘文’‘化’在生活当中。文化文化,要被文所化,化在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才是真正的、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文化。”李里表示,他喜欢按照中国传统文人的方式生活,人不止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名利只能随缘 谈到当前鱼龙混杂的“国学热”,李里侃侃而谈。他认为,最初从事国学传播的大都是怀着理想的有识之士,事情开始有点苗头后,再加入其中的部分人可能怀有其他目的,这很正常,这些人也应该受到欢迎,因为对于目前总体而言还处于弱势的国学来说,水至清则无鱼。再说一旦进入国学领域后,人本身也会受到净化和提升。当记者话外有音地请李里谈谈对“学者明星化”的看法时,他沉吟一会,没有正面回答:“弘道的过程中,名和利难免要来,对这只能随缘。我对名不去刻意追求,来了也就来了,但不能沽名钓誉,要名至实归。” 明天下午1时30分,李里将在福州路401号古籍书店六楼举办讲学活动,主题为“国学要义”。 本报记者 李菁 评论 0710191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