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 点
 第A06版:2007重阳节99关爱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读者之声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 · 教育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 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七大报告提“财产性收入”有深意——
合法增财 前景看好

邵宁 鲁雁南


  源起——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什么是“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这个提法的背后蕴含什么深意?

  场  内

  特派记者 邵宁 北京报道

  鼓励“钱生钱”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经理陈尉华代表:

  十七大报告提出“财产性收入”的概念,我觉得很有新意。“财产性收入”,指的是人们所拥有的财产所带来的收入,除了工资、薪金等收入外,还鼓励老百姓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更多的收入。说得通俗点,就是“钱生钱”。

  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富裕之后才会有财产性收入。现在,老百姓已有了投资、理财的观念,十七大报告的这个新提法是党的富民政策的体现,鼓励老百姓通过合法的途径增加财富,让大家的钱袋子更鼓,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符合民意。可以预见,与此最为相关的金融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场  外

  本报记者 鲁雁南 上海报道

  增长潜力很大

  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蔡旭初:

  我国现行统计制度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占比大小排列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一直是老百姓收入的“大头”,目前约占70%左右。

  财产性收入一般指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以及保险收益和知识产权收入等。

  2002年,上海城市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分别为94元和205元,占各自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7%和3.3%;到了2006年,上海城市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分别为300元和556元,比重分别上升到1.5%和6%。蔡旭初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很大。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