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 胡婉青 |
招牌是一种标志。比如“某某面馆”,你想吃面只要进了这家店准能吃上。招牌当然还有种种,比如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就都有招牌。 然而,最近朋友老滕却吃了“闭门羹”,原因竟然就是招牌。 老滕来自内蒙古。前不久,他从媒体上看到报道,说的是为了增进居住地流动和定居的少数民族居民的和谐生活和情感交流,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各街道都相继成立了“少数民族同胞服务站”……这可是利民便民的大好事啊!老滕喜不自禁,赶紧打电话给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想尽快和服务站接上头。工作人员倒也热情,接转了好几个部门,终于有了答复:服务站设在街道的文化中心里边。事不宜迟,第二天上午,老滕“按图索骥”找到了文化中心。嘿,但见果真有块“少数民族同胞服务站”招牌“挤”在林林总总的招牌之间呢,老滕顿时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 老滕赶紧询问门房间的师傅,服务站在几楼办公?可老滕这个问题却把门卫问住了。门卫挠了挠头,对老滕说:“这牌牌倒是领导叫我挂上的,这几日也陆陆续续有人来打探过,可具体在几楼办公我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吧,你去2楼问问……” 老滕来到2楼,走廊静悄悄的。老滕一间一间地“搜索”过去,不是房门紧闭,就是屋子里没人。正当老滕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终于看见有一间办公室里有一位女同志在埋头办公。于是,老滕敲了敲门,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少数民族同胞服务站在哪个房间办公?”那女同志上下打量了一下老滕,不紧不慢地说道:“牌子的确挂在我们这里,至于办公室设在哪……”她支支吾吾起来:“我也不是很清楚……” 老滕的心“凉”了一半,但还不死心,又追问:“这招牌是不是有名无实呀?”那女同志瞥了老滕一眼,回道:“招牌当然是真的,不过现在不是流行‘资源整合’吗,所以我们这地方就好比一只‘油面筋’,什么牌子都可以往里面塞……” 走出文化中心的大门,老滕再望望墙上那些挂得满满当当的招牌,心里想:“这‘油面筋’原来是只‘画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