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6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牌

胡婉青


  招牌是一种标志。比如“某某面馆”,你想吃面只要进了这家店准能吃上。招牌当然还有种种,比如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就都有招牌。

  然而,最近朋友老滕却吃了“闭门羹”,原因竟然就是招牌。

  老滕来自内蒙古。前不久,他从媒体上看到报道,说的是为了增进居住地流动和定居的少数民族居民的和谐生活和情感交流,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各街道都相继成立了“少数民族同胞服务站”……这可是利民便民的大好事啊!老滕喜不自禁,赶紧打电话给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想尽快和服务站接上头。工作人员倒也热情,接转了好几个部门,终于有了答复:服务站设在街道的文化中心里边。事不宜迟,第二天上午,老滕“按图索骥”找到了文化中心。嘿,但见果真有块“少数民族同胞服务站”招牌“挤”在林林总总的招牌之间呢,老滕顿时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

  老滕赶紧询问门房间的师傅,服务站在几楼办公?可老滕这个问题却把门卫问住了。门卫挠了挠头,对老滕说:“这牌牌倒是领导叫我挂上的,这几日也陆陆续续有人来打探过,可具体在几楼办公我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吧,你去2楼问问……”

  老滕来到2楼,走廊静悄悄的。老滕一间一间地“搜索”过去,不是房门紧闭,就是屋子里没人。正当老滕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终于看见有一间办公室里有一位女同志在埋头办公。于是,老滕敲了敲门,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少数民族同胞服务站在哪个房间办公?”那女同志上下打量了一下老滕,不紧不慢地说道:“牌子的确挂在我们这里,至于办公室设在哪……”她支支吾吾起来:“我也不是很清楚……”

  老滕的心“凉”了一半,但还不死心,又追问:“这招牌是不是有名无实呀?”那女同志瞥了老滕一眼,回道:“招牌当然是真的,不过现在不是流行‘资源整合’吗,所以我们这地方就好比一只‘油面筋’,什么牌子都可以往里面塞……”

  走出文化中心的大门,老滕再望望墙上那些挂得满满当当的招牌,心里想:“这‘油面筋’原来是只‘画饼’啊!”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