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6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 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欲塑先生
——写在《吴冠中全集》出版之后
燕 子

  ■ 沧桑之变(墨彩) 一九九八年
  ■ 宽容(墨彩) 1996年
  ■ 江南居(墨彩) 2000年
  ■ 腊梅(墨彩) 2006年
  ■ 魂兮归来(墨彩) 2007年
  ■ 秋声赋(墨彩) 2007年
  ■ 汉柏(墨彩) 1983年
  ■ 高粱(油画) 一九七二年
  ■ 妈妈 汉字春秋系列 二○○六年

  作为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项目的《吴冠中全集》(中英文版)刚发行,集中了先生七十年来创作的两千余幅作品。十余年对先生作品的关注与热爱,我用自己的眼光将之剖析、归纳为九个系列:老树丛林、墙上因缘、忆江南、土地山川、围城、荷塘花草、黑与白、汉字春秋及生命。画里人生,交错盘结,苍劲涌动,敞开巨人的血管,裸露着神经狂舞、驰骋,黑白相咬,长歌当哭。欲塑先生,有人说只能用罗丹的石料与青铜。

  融会东西   创立新境

  先生走通了一条融会东西方之优,创现代新意境的绘画之路。《国际先锋论坛报》美术主编梅利克恩1992年便看清先生是开辟通往中国新航道的画家,其时正值大英博物馆举办先生的画展。

  不知是否因缘,正当全集编纂之际,我接受主编近150万字的《吴冠中文丛》工作。先生发表的文章,我篇篇用心读过,十余年来的积累,成为我艺术思想的主要营养,他的观点,灵感,似树苗在我心头成长。如同梳理他的画作,我梳理他化作文字的思想展拓及生活轨迹:足印,短笛,放眼看人,背影风格,横站生涯,老树年轮,文心画眼。这是文丛中的七本书名,亦几乎囊括先生戎马倥偬一生的战斗业绩。

  画文韵味   生涯史记

  在编辑过程中我感到,先生的画与文似乎是双胞胎,都充满思想的活跃与诗的韵味,所以有的读者偏爱他的画,有的则偏爱其文,先生的画、文和诗意永远是一个整体。先生的《腊梅》骨节是铁,触发我写下诗歌《腊梅》:铁条铁片铁丝铁钉,地上一座铁的迷宫,铁肩铁臂铁椎铁颈,百孔之胸永葆心明。读油画《高粱》,我心中升起这样的诗句:一棵倒下╱一片站着╱高大要站╱强壮要站╱矮小要站╱柔软要站╱站到最后╱一片倒下╱一棵站着……

  先生刚返国时,由于政治环境束缚,为接近人民,他的作品偏于秀丽。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文化生活的提高,先生的作品日益流露其强雄性格和悲剧情思。许多主要篇章是思想的锋芒,是战斗的血渍,横站生涯的史记,读来沁人心脾。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笔墨等于零,师承与叛逆,衣钵与创新,文物与垃圾,艺术与科学互动,文艺创作不适宜强调和谐,文艺宜奖不宜养;这是一部当代文艺思想斗争的发展史。我编文丛,偌大的案头堆满了先生的文本和画册,文与画间来回参阅,剪不断,理还乱。如能把握先生的哲思、文心与画眼,编辑工作就顺理成章了,多少日日夜夜,我寻找这理和章。

  留下足印   留下思考

  梳理先生的作品及照片,从他的老年到他的青年,是时光倒流着看的。从他今日荣誉,回溯他诞生于贫穷的家庭,只靠考试一步步向往平安的职业,偶然的机遇,他转而恋爱美术,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他靠考试取得第一名公费留学法国,在醉心的学习中,却尝遍民族歧视的耻辱,他说他是带着敌情观念学习的。三年后,他将取来的现代造型观念带回祖国,在传播这些新知识时,他遭到“资产阶级毒素”“形式主义堡垒”“反对无产阶级文艺”种种攻击,如身处枪林弹雨中。他被逐出文艺界漩涡,“主题画”之外的边缘地带,从事风景画创作。幸与不幸,他守住了艺术的心灵,与老乡、山野为伴,垦荒、耕耘着土地。乾陵无头俑,岳飞的兵,月如钩,在天涯,野草,野藤明珠,沧桑之变,松魂,苏醒,补网,小鸟天堂,裂变,暗物质,墨韵,夕阳与晨曦,宽容,异化,浮游,点点天空,春如线,酱园,双燕,秋瑾故居,围城,燕子觅句来,寂寞沙洲冷,碾子,残荷……从这些变幻莫测的画思中,作品中,人们当可看到作者的足印及思考。

  他的学生王怀庆去美国学习时,是带着先生一句话上飞机的——只有中国的巨人能同外国的巨人较量,中国的巨人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我在编辑先生文集工作中,能绘出中国巨人的模样吗!

  ■ 注:本版画作均为吴冠中作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