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学民8年助养福建四胞胎 母亲和妻子病重,他不为自己叫苦,先找“爱心接力者” 鲁雁南 |
92岁的老母亲脑中风瘫痪在床,妻子又刚刚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突如其来的一连串打击,让65岁的顾学民一下子又老了好几岁。犹豫了很多天,他终于鼓足勇气走进老单位——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说出自己的困境,为的却是自己远在福建山区的四个“孩子”。 三女一男的四胞胎,顾学民已悄悄助养了8年,从未向外人透露过,如果不是家中横生变故,他决定就这样默默资助四胞胎到18岁。如今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就是希望组织上能接过“爱心接力棒”。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顾学民位于嘉定的家,尽管愁容笼罩着一家人的面庞,但说起四胞胎的着落,顾学民露出一丝欣慰的笑:“老单位的团员们已经按时把钱给孩子寄去了,他们会一直资助四胞胎到18岁。” 8年助学只因自己“富余” 顾学民家住的是十几年前单位分的宿舍,几乎没有装修:石灰墙、水泥地、老式组合家具掉了漆、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台崭新的饮水机有点“突兀”,顾学民说,这是刚得知妻子患胃癌时添置的,“她现在只能吃流质、半流质,我想纯净水应该好一些”。 如此家境,为何还要认“远亲”,而且一认就是8年?顾学民答道:“在妻子生病以前,我一直感觉生活有富余,能帮助困难的人,会感到真正的快乐。”8年前,顾学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福建山区贫困家庭生育四胞胎无力抚养的图片新闻,便打长途电话联系上了那户素不相识的人家,主动提出每月资助400元。此后8年,顾学民总是准时寄出汇款,至今累计捐款已近4万元。 顾学民对“富余”的理解是这样的:开始给四胞胎寄钱时,自己还没退休,每月收入900元;退休后,养老金有1000多元。除了赡养老母亲外,妻子有退休工资,儿子上了班成了家,收入虽不算多也不用操心。 8年里,顾学民体会着简单而“富余”的快乐,从未谋面的四胞胎不时寄来的信、照片和成绩单,成了“顾爷爷”最宝贵的“积蓄”。 老单位接过“接力棒” 直到母亲和妻子相继病重,顾学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不富余”。 该给四胞胎汇款的时间又到了,老单位航天电子有限公司的领导被顾学民的“秘密”所感动,立即着手组织公司的团员们募集了1000多元捐款,按时汇了过去。组织上让顾学民放心:以后每个季度都会按他的“老规矩”汇款,春节时多寄一点压岁钱,七八月份孩子放假的时候,再多给一些零花钱。 一直以来,顾学民都很想能跟四个孩子见一面,但如今要照顾家中两位病人的他是走不开了。在他的要求下,公司团委在给四胞胎汇款时也隐瞒了他妻子的病情,“孩子就要上初中了,别影响他们学习。” 顾学民妻子患的胃间质肌质瘤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口服化疗药一个月就要花费2万多元,顾学民根本负担不起。听医生建议服些灵芝中药,一个疗程后,妻子的肝腹水减少,胃口也逐渐上来了,可第二个疗程的费用又让他挠头。但顾学民没多说什么,反而向记者念叨起众人的关爱——老单位募捐了一万多元送上门;小区居委干部还上门,表示要为顾学民一家组织捐款。不过,顾学民婉言谢绝了居委干部的好意:“小区里的居民多是退休工人,生活也不富裕,不能给大家添麻烦。” 本报记者 鲁雁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