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6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十七大报告令人关注——
敬畏自然,走低能耗发展之路

邵宁 宋宁华


  源起——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对环境的关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推出税收激励措施

  场 内

  特派记者 邵宁北京报道

  闵行区委书记孙潮代表:

  生态文明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词。它说的是人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人和生态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是和谐的。人类应该充分体认、尊重、考虑到生态本身的规律。生态本身有净化能力,当人类活动丰富到抑制或破坏了它的净化能力时,生态的恶化就会加速。而生态恶化加速后,要复原、回归,需要漫长的时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

  提出生态文明,其深层内涵不是把人类作为生态的征服者、掠夺者,更不是与自然环境为敌,而是要敬畏自然,与自然讲和。我们今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要更注重环境友好型产业,如在工业厂房的设计、规划中,更体现水、热能的循环,在住宅的建造中更多地采用环保设计、环保材料。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选择,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推出有关财政、税收的激励措施,对工业区和商务楼集聚区制定更高的环保标准,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的教育。

  形成社会服务系统

  场  外

  本报记者  宋宁华上海报道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戴星翼: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个名词的提出有其必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一些企业、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分,可谓推动社会各界统一思想的鲜明旗帜。

  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摆上同一台面,也要求社会改变“经济发展=物质消费,物质消费=物质文明”、一切追求奢华、以财富论成败的价值观。在国际上,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往往也很简朴。以色列、韩国、日本、荷兰等国家都属于能源紧缺型国家,但都走出了一条低能耗发展经济的成功之路,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应该有一套社会服务系统有效推进。比如可以组织大学生、中学生走入社区,宣传一些节能的知识技能;同时,政府也要积极扶持,尤其培养相关的从业人员的节能技能,总之,如果人人都养成节能的习惯,一个环境更美好、令人生活得更舒服的生态文明才能最终形成。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