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梦强:想为屏风照壁建博物馆 周馨 姜燕 |
| ||
| ||
| ||
|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姜燕 文 卫梦强,48岁,奉贤柘林镇人。他收藏的清代“清朱金木雕照壁”在今年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活动中,被评为“民间国宝”——全国只有6件藏品获得这一称号。 卫梦强“雪藏”了不少宝贝,连邻居都不知道他是个收藏家。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卫梦强从山西、福建等地,收了几十个屏风、照壁,他说,够得上“民间国宝”级别的,不止“清朱金木雕照壁”一件。 说宝贝滔滔不绝 厚重的库房门刚开了一条缝,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这是香樟木的气味。卫梦强拉开厚厚的红色窗帘和隔光帘,眼前,几人高的屏风、照壁立了满室,最前面的,就是那件“清朱金木雕照壁”,上书“积善流庆”4个大字,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四周饰以盘龙柱,精雕细刻,气势不凡。 “你看照壁上的落款,这是清嘉庆五年的东西;据故宫的专家考证,它可能是皇帝行宫里用的。”说起宝贝,话不多的卫梦强滔滔不绝。“这个两面梁雕,长8.68米,一面是封神演义,一面是神农尝百草、伏羲创八卦的故事。” 自己打扫才放心 带记者参观时,卫梦强顺手拿起一个红柄软刷,轻轻地拂去宝贝上的灰尘。据说,打扫工作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做,连妻子想分担点,他都不放心。 “我这些宝贝,每一件都有一个故事。”卫梦强说,有的甚至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收来的。10年前,卫梦强去乡下收画有“西园雅集图”的屏风。那个雨天,卫梦强一辈子也忘不了,想起来就后怕。“我带着装满现金的提包,一个人开车去,累了就抱着提包睡在车里。路上一片泥泞,差点翻车。”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3组共36块大屏风,落款中有明末名臣洪承畴的名字。 平时痴迷倒也罢了,最让妻子李秀华生气的是,孙子出世时,他竟然还在找宝路上。李秀华说起这事,脸上仍然带着一丝怒气。虽然爷爷在他出生当天不在边上,8个月大的孙子还是最喜欢卫梦强,一看到就喜笑颜开,要他抱。 筹建华亭博物馆 “把它们放在这里,条件不好,所以我打算建个博物馆,好好安置这些宝贝。”博物馆取名“华亭”,因为他是奉贤人,而奉贤地区在唐朝时属华亭县,清朝雍正年间从华亭县东南划出两乡,置奉贤县。 卫梦强走到窗前,指着自己工厂边的一片空地说:“从这里到那边,大约100亩大的地方,用来建馆,只要动工就能很快造好。现在可行性报告已经做好了。” “他为了这个,连厂房都要拆掉。”李秀华抱着孙子,笑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