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6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09版: 上海人家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卫梦强:想为屏风照壁建博物馆

周馨 姜燕

  屏风、照壁在卫梦强的工作、生活场所随处可见,一家人就在充满历史古韵的氛围中活动,别有乐趣
  ▲ 说起被评为“民间国宝”的朱金照壁,卫梦强滔滔不绝
  ▲ 卫梦强收藏的每块寿屏、牌匾,都有一段故事
  ▲ 放屏风,卫梦强从不吝啬空间,对自己休息的地方却很“抠门”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姜燕 文

  卫梦强,48岁,奉贤柘林镇人。他收藏的清代“清朱金木雕照壁”在今年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活动中,被评为“民间国宝”——全国只有6件藏品获得这一称号。

    卫梦强“雪藏”了不少宝贝,连邻居都不知道他是个收藏家。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卫梦强从山西、福建等地,收了几十个屏风、照壁,他说,够得上“民间国宝”级别的,不止“清朱金木雕照壁”一件。

  说宝贝滔滔不绝

  厚重的库房门刚开了一条缝,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这是香樟木的气味。卫梦强拉开厚厚的红色窗帘和隔光帘,眼前,几人高的屏风、照壁立了满室,最前面的,就是那件“清朱金木雕照壁”,上书“积善流庆”4个大字,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四周饰以盘龙柱,精雕细刻,气势不凡。

  “你看照壁上的落款,这是清嘉庆五年的东西;据故宫的专家考证,它可能是皇帝行宫里用的。”说起宝贝,话不多的卫梦强滔滔不绝。“这个两面梁雕,长8.68米,一面是封神演义,一面是神农尝百草、伏羲创八卦的故事。”

  自己打扫才放心

  带记者参观时,卫梦强顺手拿起一个红柄软刷,轻轻地拂去宝贝上的灰尘。据说,打扫工作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做,连妻子想分担点,他都不放心。

  “我这些宝贝,每一件都有一个故事。”卫梦强说,有的甚至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收来的。10年前,卫梦强去乡下收画有“西园雅集图”的屏风。那个雨天,卫梦强一辈子也忘不了,想起来就后怕。“我带着装满现金的提包,一个人开车去,累了就抱着提包睡在车里。路上一片泥泞,差点翻车。”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3组共36块大屏风,落款中有明末名臣洪承畴的名字。

  平时痴迷倒也罢了,最让妻子李秀华生气的是,孙子出世时,他竟然还在找宝路上。李秀华说起这事,脸上仍然带着一丝怒气。虽然爷爷在他出生当天不在边上,8个月大的孙子还是最喜欢卫梦强,一看到就喜笑颜开,要他抱。

  筹建华亭博物馆

  “把它们放在这里,条件不好,所以我打算建个博物馆,好好安置这些宝贝。”博物馆取名“华亭”,因为他是奉贤人,而奉贤地区在唐朝时属华亭县,清朝雍正年间从华亭县东南划出两乡,置奉贤县。

  卫梦强走到窗前,指着自己工厂边的一片空地说:“从这里到那边,大约100亩大的地方,用来建馆,只要动工就能很快造好。现在可行性报告已经做好了。”

  “他为了这个,连厂房都要拆掉。”李秀华抱着孙子,笑说。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