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心中圣火 书写美丽人生 “可口可乐”上海地区奥运火炬手展现时代风采 厉苒苒 冯歆 |
这是一场残酷的战役——36 进18,二分之一的机会,梦想的“祥云”离自己一步之遥,谁都渴望成为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选拔中最后的胜利者。关于奥林匹克,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点燃心中的圣火,当一切尘埃落定、谜底揭晓,喜悦冲击中,他们已创造人生故事中的新篇章…… 国门上的火炬手 第一眼看到魏图霓,你怎么都不会将她与边防检查联系起来。看似文静的女子却有着坚韧的个性,一如当初让人惊叹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她说:“追求梦想的路不管有多远,尝试了才能知道结果。” 魏图霓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因为语言优势进入浦东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成为一名证件鉴定专家。完全陌生的领域,枯燥高深的内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几年,不适应可想而知。“快乐地工作、认真地生活”,以此作为自己工作信念,她不畏挫折、潜心钻研业务。如今,她说自己已爱上了这份特殊的职业。魏图霓也是志愿者工作的热心人,平时担任 110志愿接警翻译,在前不久刚结束的特奥会中,她也是法语翻译志愿者。 “更快、更严、更亲”——浦东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工作口号,俨然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翻版。笑言这是属于自己的奥林匹克精神,魏图霓渴望展现中国边防检查官的新风采。 “不安分”的博士生 慷慨激昂的演说,不卑不亢的气度,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专业的博士生柳宁在昨天的选拔中,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4年本科、2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生,千万别以为他在“象牙塔”中就“不识人间烟火”,组织义卖、帮助西部老区失学儿童、发起学术讲坛、组建地方经济服务团奔赴外地,柳宁“不安于校”,将爱心与热情播洒。“在校时间长了,一些同学会茫然,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而我很清楚,与社会密切接触,才能在未来将抱负施展于社会。” 特奥会期间,柳宁担任了篮球比赛志愿者,并因出色的表现受到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莱佛接见,但在柳宁心中,记忆最深的却是运动员们的努力和笑脸。“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唐氏综合征患者,外表与常人有些不同,但他们的表现是如此优秀。”成为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后,柳宁还想成为奥运志愿者。 不服老的董事长 银白的头发,楼德宏站在其他年轻的火炬手中显得“与众不同”。个人介绍中,董事长总经理一职分外显眼,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年龄,他怎么会想来参与火炬手选拔? “喜欢体育,支持奥运,同时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我非常欣赏可口可乐在商业和公益上取得双赢。” 参选奥运火炬手,楼德宏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激励公司里的年轻人,能够热心公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最终的18名奥运火炬手之一,他兴奋地表示马上要告诉同事们,“他们都很支持我,因为他们知道‘楼总是认真的’”。 奥运火炬手需要好的体力, 56岁的他丝毫不担心自己跑不过年轻人。“我每天都去健身房锻炼。前段时间去九寨沟,和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起爬山,结果他们都爬不动了,我还是继续往前。”楼德宏在网络投票中名列前茅,“家人非常支持我,就连健身房里的朋友也为我投票。”感受到众人的鼓励,楼德宏笑得一脸灿烂。 本报记者 厉苒苒 实习生 冯 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