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08版: 阅 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趣谈被忽略误解的问题(上)


  《趣谈——200个人们普遍忽略的问题》去年第四季度曾连续10周雄居英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总榜榜首。这本书类似于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但更有趣。有趣在于书中的知识与人们每天可能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但是答案却往往出乎意料。本版精选其中8个问题。本书由王张华、李鉴、杨宇、吴文忠、沈羡云、陈杰翻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 [英]约翰·劳埃德 约翰·米奇森

  你有几个鼻孔?

  2个 4个 6个

  4个。2个你能看见,2个你看不见。

  这一发现来自对鱼类如何呼吸的观察。鱼类从水中获得氧气。它们大多数都有两对鼻孔,朝前的一对进水,后面的一对排水。问题是,假如说人类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那么另一对鼻孔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为,人类这对鼻孔已经退化到了脑袋的内部,被称为“后鼻孔”。这对鼻孔与喉咙连接,可以使我们通过鼻子来呼吸。

  为了做到这一点,这对“后鼻孔”必须要穿过牙齿向后移动。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最近中国和瑞典的科学家发现,“原始肉鳍鱼肯氏鱼”(来自中国的距今3.95亿年前的鱼)的这种呼吸功能已经进化了一半。这种鱼类的前牙之间有两个类似于鼻孔的洞孔。

  这种鱼类是陆地动物的原始祖先,它既能在空气中呼吸,也能在水中呼吸。它的一对鼻孔可以使其栖息在浅水中觅食,而另一对鼻孔就像鳄鱼那样露在水面之上。

  在人类胎儿早期的牙齿中间也能看到类似的豁口。如果豁口连接不上,就变成了腭裂。看来,一个古老的鱼类化石解释了人类古代的两个谜。

  顺便说一下,关于鼻孔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用两个外部鼻孔来探测不同的味道,还能根据吸进空气的多少来创造出一种立体声的鼻音。

  人死之后手指甲和头发还能长多久?

  3天 7天 不会再长

  “人死之后头发和手指甲还要继续长三天,然后就逐渐停止了。”这是已故的乔尼·卡森的著名台词之一。

  但是,人死之后头发和手指甲根本不会再长。这完全是个假象——人死的时候,尸体脱水,皮肤变紧,因而出现一种头发和手指甲还在长的假象。

  这种想法很有可能出自雷马克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书中的叙述人保罗·鲍谟谈到他死去的朋友凯莫里奇时说:“凯莫里奇死后很久,可是他的指甲似乎还继续在长,就像地窖里细细的植物一样。这个情形就发生在我眼前。正在腐烂的头颅上头发也在疯长,就像良田里的野草一样不停地长……”

  尽管如此,人死之后身体里还会发生很多的活动:你的身体里绝对会充满了各种生命。细菌、甲虫、螨虫、蛆虫将会来一顿大餐,从而加速尸体腐烂分解的过程。

  人尸体中最热情的客人之一就是驼背的“棺材蝇”。这种蝇一生都生活在地下的尸体里。棺材蝇尤其喜爱人类的尸体。它们挖地三尺去寻找下葬的棺材,这种情况屡见不鲜。20世纪30年代,一艘巴西的货轮给美国带入了一种火蚁,致使美国西南部火蚁成灾。为了控制灾情,最新式的一种方法是让棺材蝇来消灭火蚁。棺材蝇将卵产在火蚁的头上。它的幼虫在火蚁的头里摄取营养,几天之后钻出来成为成虫。

  九条命的猫从哪一层楼跳下不会死?

  3层楼 5层楼 7层楼以上

  其实,在7层楼以上,猫从多高的地方扔下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提供给它足够的氧气。

  和其他许多小动物一样,猫也有一个非致命临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00千米。猫在空中放松后,可调整自己的身形,并展开身体,像降落伞一样“飘”至地面。

  临界速度就是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等于自身重力时的速度,这时,加速度为零。人的非致命临界速度为每小时195千米,要达到这个速度,人需从550米的高处落下。

  历史上曾有不少猫从30层楼或者更高的地方落下而无太大伤害的记录。据称,一只被人故意从244米高空的塞斯纳飞机上扔下的小猫,竟也奇迹般生还下来。

  在1987年美国兽医学会的期刊上,曾有一篇论文对纽约132例猫被人从高楼扔下的事件进行了研究,这里扔下的平均楼层为5.5层。其中,有90%的猫得以生还,但大部分受到了严重的外伤。结果显示:7楼以下,猫被扔下的楼层越高,猫受到的伤害越大;7楼以上,猫受伤害的概率大大减少,换句话说就是,猫被扔下的高度越高,生还的机会越大,受的伤害越少。

  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由落体”事件要数1972年维斯那·乌洛维克那次了,当时恐怖分子炸毁了她乘坐的飞机,身不由己的她从10600米的高空跳下。另一较著名事件发生在英国皇家空军的尼古拉斯·艾莱克梅德身上,当时担任炮手的他,在飞机失火后,不得不从5800米的高空跳下。

  乌洛维克双腿严重受伤,脊柱也受到伤害,但她是唯一的幸存者,这要感谢她的座椅和她身后的盥洗室——它们帮她承受了不少冲击。

  尼古拉斯跌落过程中,先被一棵松树挡了下,后又落到了一个大雪堆上,因此奇迹般地毫发无损,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还坐在雪堆上悠闲地抽烟呢。

  我们仅仅使用了我们大脑的10%?

  很遗憾,只是1%或3%而已。

  人们常说我们只使用我们大脑10%的部分。这种说法通常导致人们讨论假如我们能够驾驭另外的90%,我们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事实上,人类的全部大脑在某一时刻都是被全部使用的。此外,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彼得·伦尼最近发表一篇论文指出,最理想的是,大脑在任何特定时刻所激活的神经都不能超过3%,否则,当每根神经被激活之后,所需将其“回位”的能量就会多得让大脑难以处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并且由两种细胞组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神经元是基本的信息处理器,接受输入的信息并在相互之间输出信息。输入的新系统通过神经元分叉似的细胞质的细丝进入,输出的新系统通过电缆似的神经突起的纤维离开。

  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多达一万个细胞质的细丝,但是却只有一个神经突。神经突的长度可能是神经元微小细胞体的数千倍。

  神经键是神经突和细胞质细丝间的汇合点,通过这些汇合点,电脉冲转换成化学信号。神经键如同开关一样,将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并将大脑组成一个网络。神经胶质细胞提供大脑的结构框架,管理神经元并提供类似家政管理的功能,在神经元死亡之后除去废弃物。大脑中神经胶质的数量是神经元的50倍。

  在一个人的大脑里有多达2000亿个神经元。如果把神经元并排摊开,可能占地25000平方米——相当于4个足球场那么大。

  信息在大脑里能够交换的方式的数量甚至多于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有如此令人惊讶的潜力,我们不管使用大脑中的多少部分,很显然,我们都能够做得更好。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