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文比赛不是包装“明星”

积木

  孙绍波

  期盼通过参加作文比赛而“一夜成名”,这肯定是条死胡同。最近在长征中学举行的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评估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向青少年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严肃声音。

  “奥林匹克与真善美”“蓝藻暴发以后”“假如取消高考”……今年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的30个题目,涉及家庭、社会、国际和自然的方方面面。尽管上海有近37万名中学生参赛,但令组委会意外的是,学生的选题十分集中,大多偏重于生活琐事,能够放眼世界、针砭时弊的少之又少。从作文大赛联想到近年来的中高考语文作文,市教委教研室步根海老师感慨地说:“且不说思想深度,也不说文字水平,毫不夸张地说,在近年的中高考作文中,要找到一篇没有错别字、文理通顺的作文,都已是相当困难。”

  “急功近利,期望通过作文比赛一鸣惊人,一夜走红,这是青少年提高写作水平的大忌。”专家们对症开出的诊断书引起不小震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命题组负责人姚建庭说,如果参赛学生的作文没有国家、民族、集体,没有关注周围一切的真切感受,没有对亲人、朋友、师长、同胞真切的爱,没有清晰的是非和爱憎,包装这样的作文“超男”“超女”,会对社会,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是一种怎样的误导啊。

  针对时下青少年作文中常见的言之无物,空洞虚泛,矫揉造作,甚至胡编乱造的现象,专家们分析说,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导致了学生对母语缺乏热情,以至于学生无法通过写作传情达意。因此如何将优秀华夏文化融入语文作文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从而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提高写作水平就成了当前语文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积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