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版画,杨行人的最爱 胡昌龙 杨建正 |
| ||
| ||
| ||
| ||
|
杨建正 摄 胡昌龙 文 宝山杨行,曾因南宋年间有个叫杨垕的人来此落户,“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而得名。在800多年后的今天,杨行的“吹塑版画”与区域内闻名中外的罗店龙船、享有盛誉的月浦锣鼓一样出名,“我伲杨行人最喜欢吹塑版画”是当地人的口头禅。 家住杨泰二村的施云娥老妈妈,今年64岁,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创作吹塑版画,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在杨行镇,喜欢这一民间传统画的何止她一人,一支由上千人组成的吹塑版画创作队伍正活跃在该镇的社区、农村、学校、机关和家庭。1996年,杨行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艺术之乡”。 据杨行吹塑版画创始人龚赣弟介绍,版画制作在中国至少已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但由于现代印刷业的问世以及版画制作的成本较高、工艺难等原因而渐趋冷落。上世纪80年代末,龚赣弟以吹塑纸代替石板、木板、金属板等制板材料,其可折、可刻、可切、可剪、可揉的特征,使其复杂的工艺变得易学易做,普通百姓也喜闻乐见,群众性的创作普及由此蓬勃展开。杨行吹塑版画既秉承了传统版画的遗风,又逐步形成了“拙中藏巧、以拙胜巧”、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 如今,杨行吹塑版画从农村灶头壁画、蓝印花布、刺绣、剪纸中吸取长处和养料,从美不胜收的现实生活中提炼美感,将老百姓对生活的挚爱尽情地融入其中。多年来,杨行吹塑版画在国内外屡屡获奖,有的画作被博物馆收藏,也有的带着泥土的芬芳进入了时尚的艺术殿堂,其创作技法还被列入了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一年级的美术教科书。2006年杨行吹塑版画正式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金山农民画、松江丝网版画共为上海市郊农民画苑中的三朵奇葩。一个展示画乡风采的杨行吹塑版画展正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至本月24日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