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金茂到中银将穿地下通道?
申城小陆家嘴地区、历史建筑等“地下空间”建设开始纳入计划
晏秋秋


  昨天,市民孙先生开车前往一家“老字号”饭店吃饭,可转了一大圈却找不到停车点。“想不到这么高档次的饭店,竟然没有地下停车库!”孙先生抱怨。

  而前几天,一位在小陆家嘴地区上班的周先生,也向本报反映,小陆家嘴高楼又密又多,却缺乏“地下通道”,实在不方便。“要去一栋商务楼,开车看得见,却兜不到。步行看着近走得累。叫差头不划算,寻公交还不如走……”

  这两位市民碰到的问题,其实就是开发“地下空间”的问题。日前,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老百姓关注的“地下空间”问题,上海建工集团已“有所计划”。

  小陆家嘴建“地下长城”

  “找路难、找楼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陆家嘴地区。” 上海建工副总工程师胡玉银表示,其中的关键是“忽视对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

  小陆家嘴地区是在特殊历史时期规划建设的,建设速度非常快。当时,几乎每幢大楼都配备了地下空间,但是大楼与大楼之间的通行、大楼与地铁车站之间的通行做得还不够好。于是就造成如今几大商务楼“鸡犬之声相闻”,却难以“便捷往来”。

  相关专家认为,小陆家嘴地区地下空间结构相当复杂。要开发地下空间,当务之急是勘测清楚地下管线,再做出一个周密计划。“最后一步,自然是将每座大楼的地下空间全部打通,就像电影《地道战》里的‘地下长城’一样。”

  计划有了,技术怎么办?原来,建工集团已专门研制了“秘密武器”,名叫“矩形隧道掘进机”。这个“秘密武器”有几大优点——

  ■ 掘进面由圆形变成方形,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掘进量;

  ■ 矩形隧道掘进机能适应不同土质,工作时不用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搬迁管线、减少噪声和尘土,地下挖得热火朝天,地上照样车水马龙;

  ■ 这个机器可以实现机内无人操作,提高了安全保障。

  据悉,目前矩形隧道掘进机已投入工程使用,应用于轨交6号线和轨交8号线的建设。“将来,小陆家嘴地区将建成一个集天桥、地面、地上、水下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系统。举个例子,从金茂大厦走到中银大厦,市民穿过地下通道即可。”

  老建筑开发地下车库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历史建筑建造时,没有开发地下空间。如国际饭店至今没有配套的地下停车库,只能在底层改建少数停车场地。客流量一旦增加,车辆往往“无家可归”。在专家们看来,这类历史建筑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应该纳入议事日程。但在开发的同时,如何做到不破坏建筑外形,不影响周边环境,这成了一个大难题。

  目前在上海,历史保护建筑进行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往往面临施工场地狭小、周围重要设施众多的情况。此外,大深度、大面积的开挖,对周边建筑物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个施工难题,建工集团改进了一种名叫“气压沉箱”施工办法。

  “气压沉箱”方法最大的特点,不会造成地面的沉降,基本没有噪声和扬尘,很适用于历史建筑的地下空间开发。但是传统的“气压沉箱”以人工为主,工人要在2至4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工作,容易患上较严重的职业病(称为沉箱病)。

  为此,建工集团研究了无人化控制“气压沉箱”,改变过去以人工为主的施工方法,让控制人员在地面上“笃悠悠”遥控监督。“有了这套设备,施工起来就很方便,而且以人为本,建造速度会大大提高。”

  按规划,未来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将不仅仅只有地铁、隧道、地下广场、地下道路等几种样式,至少还包括地下街、市政隧道;大型地下储气设施、地下雨水储存设施、地下垃圾站房、地下车库、地下变电站;大型绿地、居住区和世博园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首席记者 晏秋秋

  评论 07102211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