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晒黑还是要美白 蛐 蛐 |
有个和我一样学心理学的哥们,专门做跨文化方面的研究,他总是跟我说:“也不知道老外是怎么想的,反正他们找的中国女朋友都贼难看。”我以小人之心猜测他这么说,一半是出于嫉妒,哈哈。我从来不认为东西方的审美观是冲突的,但在个别问题上,还真的有些例外,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看法简直迥异得离谱,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天壤之别”。 去年夏天,我到越南旅行。初到河内时,发现了一个壮观的景象:大街上的妇女无一例外地用白纱把脸和手臂包得密密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别误会,她们并非因为宗教信仰,也跟埃及的法老没什么关系,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她们不想被晒黑。 经常会有当地人羡慕地对我说:“你真白啊!”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你真漂亮!你真高贵!” 也因为我白,他们总是想把我猜成是有钱的日本游客,但又对我的高个子很犹疑,最后变成了半生不熟的韩语“按拧哈塞腰”。 当我告诉他们我是中国人,并且要一路去往越南南方时,大家都直摇头,说:“南方晒死啦!”不幸被他们言中了,西贡果然热得够呛,更不幸的是,等我跋山涉水到达那里时,已经黑得跟炭条似的了,再也没人夸我白,全都没好气地猜我是不是从菲律宾过来找工做的。 东方人的审美观是“一白抵三俏”,我小学时从山东奶奶家过完暑假回上海,隔壁阿姨的眼睛是雪亮的,她对我妈说:“要死快啦,伊帮黑人差不多了,一看就是乡下出来咯。” 所以,当我去年晒成一个黑人从越南回来,然后怀着万分自卑的心情到欧洲公干时,突然惊喜地发现了两件事情:一是几乎大部分的人夏天都在度假,基本上不用我干什么活儿;二是几乎大部分的人都想去有太阳晒的地方,我的肤色竟然又受宠若惊地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哇,你看上去真时髦!”“我也想度假回来晒成你这样的颜色!” 对于恨透了自己苍白皮肤的欧洲人来说,没有什么地方比艳阳下的海滩听起来更诱人了。我的法国朋友惊讶于中国满大街的美白产品,她说在欧洲根本没见有卖的,那里全是“晒黑系列”。恐怕她奶奶的奶奶那一辈才是走到哪儿都撑把小阳伞,晒到一点点太阳,就大惊小怪地生怕别人认为自己刚去种过地。现在的欧洲人,都以拥有麦色皮肤为傲,以能在海滩日光浴为时髦,觉得白煞煞的肤色看上去又土又不健康;甚至于有的人因为没时间或没钱去海边,但出于虚荣心,人工把自己晒得跟煤堆里刚扒出来一样,好让别人以为自己是去度过假了。 你也许同我刚开始一样对此很不理解,但假如你知道奥斯陆一年里有多少天是完全见不着太阳的;或者,当你在七八月份柏林的夜晚,惊奇地发现人们正围着羊毛披肩,在点了取暖灯的露天酒吧里聊天时,你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对阳光趋之若鹜。 大夏天里,要想订从凉爽的北欧到炎热的南欧去的机票真的“比登天还难”;火炉般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了最抢手的度假胜地;而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堵车似乎成了家常便饭,隔着车窗,前后左右全是拖家带口到海边去晒太阳玩儿的。 为了让无法出远门的人们照样可以享受阳光沙滩的快乐,布鲁塞尔和巴黎等大城市的河边,还会在夏天出现人造沙滩。下班后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躺着,假装在海边享受日光浴。这个时候,法国朋友都会小心翼翼地问我:“你确定不需要把遮阳伞吗?”我一咬牙,然后斩钉截铁地回答:“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