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A25版: 上海人家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陶“小琬子”,全家都是能工巧匠

杨建正 曹刚

  ▲ 王瑶琬家里,烘面包的烤箱烤出来的是各种小玩偶
  ▲ “Zelda小琬子系列”正在不断扩容
  每次把想法变成生动的作品,王瑶琬都要开心一阵子
  ▲ 家里的走廊厨房是王瑶琬干燥作品的场所,而父母是她的帮手
  ▲ 10平方米大小的闺房是她的软陶作坊

    王瑶琬,23岁,去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白天,她是白领,身着正装,进出外滩五号;晚上,她钻进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潜心陶艺,“修炼”成了心灵手巧的彩陶“小琬子”。跑去她家一侦察,原来这一家子都是能工巧匠。

  “妈妈是心灵手巧的技术工人”

  王瑶琬的妈妈俞云霞,是六级技工。“其实,妈妈在车床边的技术,早达到八级水平了,只不过在‘文化程度’上差一口气,不能评八级。”介绍妈妈,女儿语气里满是自豪。

  说着,她指了指餐桌:“看我妈的手艺,灵光伐!”桌面上,亮闪闪的纸巾盒和花瓶抓人眼球,用仿水晶珠编织而成,都是俞云霞亲手做的。编一个纸巾盒,要花5个小时,耗费近千粒珠子。

  “有一次逛城隍庙,正巧有人在现场演示,我凑热闹看了半个小时,学会了。”回家后,俞云霞自己摸索,研究出好几种新编法。

  “妈妈厉害吧,人家要学好几节课呢,她自学成才!”王瑶琬继续在一旁“添油加醋”:“这些图案都是妈妈发明的,她已经把‘功力’传给我了。”妈妈教女儿串珠,女儿教妈妈编结——王瑶琬自创了一种中国结新编法,妈妈看一遍就学会了。

  卧室天花板上的吊灯,那是母女俩合作的成果。妈妈精心打造圆形灯架,女儿巧手串成玻璃吊饰,母女联手,做成了这件独一无二的工艺品。

  “爸爸是修理技术高超的驾驶员”

  书桌上放着一台很酷的电脑——“五脏六腑”一概裸露。“那是我们家老师傅拆开的,六七年前买的旧电脑,最近出了问题。他‘诊断’后开了个‘药方’——打开后盖,一切正常;只要盖上,马上死机。”王瑶琬说的“老师傅”,是她爸爸王解灵,在公交公司当驾驶员。在外,老王开车是一把好手;在家,他是“首席修理工”。用女儿的话讲,“只要是显像管电视机,没有爸爸不会修的”。

  在家里,王解灵还有一个“首席”头衔——“首席智囊”。女儿刚开始做彩陶时,一碰到困难,就向他求助。

  彩陶烘烤出炉后,色泽黯淡,需要上光。王瑶琬用的第一代上光剂是上光漆,亮度很高,却不容易干,挂在屋里晾一天,手碰上去依旧黏乎乎。王解灵见状,立刻在厨房顶部拉了两排线,专供女儿干燥作品,他还专门拿一件到阳台上做试验。结果发现,问题出在上光漆,就是在太阳底下暴晒一个星期,还是黏手。

  在爸爸建议下,王瑶琬改用木地板护理蜡上光,效果立竿见影,一直沿用至今。

  “我是‘Zelda小琬子系列’创始人”

  说到自己,王瑶琬自称是“还不太会走路,就会拿剪刀的女生”。小时候,她爱用剪刀剪纸、剪床单、剪缝纫机套;上学后,她的美术课和手工劳动课成绩一直全优;填高考志愿时,她选择了工业设计系;大学毕业后从事市场开发工作,她投奔的公司,仍是设计类的。

  刺绣、国画、水粉画、布艺制作……她都略通一二,直到一年前迷上彩陶。

  王瑶琬把自己的彩陶作品,命名为“Zelda小琬子系列”。Zelda是她的英文名,小琬子是昵称。至今,“Zelda小琬子系列”已有100多个品种。哪怕工作再累,她每周至少在家里做两次彩陶,经常忙到深夜一两点,还舍不得罢手。

  “彩陶的色彩丰富,柔韧性、可塑性强,只要我想得到,就能做出来。”她透露窍门:“但要严格控制烘烤温度,在130℃左右。有一次,烤箱的热管位置调错,整箱东西都烤裂了,我伤心了好几天。”

  最近,小琬子有一个新点子:开一门“创意彩陶课程”,专门针对3-14岁的少年儿童,用中英文授课。“我可不想后继无人,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动脑动手,玩转彩陶。”      杨建正 摄  本报记者 曹刚 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