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丑角满嘴新名词 小鬼跳起芭蕾舞
“京剧新老戏”《奇冤报》昨在沪亮相
王剑虹

  ■ 李宝春将水袖舞得相当花哨

  本报讯(记者 王剑虹)一方面,“老丈不必胆怕惊”、“未曾开言泪满腮”等经典唱段原封不动地被保留了下来,似乎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小鬼的身段却近似于跳芭蕾舞,从张别古、赵大一直到小鬼,插科打诨时几乎满口都是新名词,又颇有些标新立异。昨晚,台北新剧团的“京剧新老戏”《奇冤报》在逸夫舞台亮相,新与老的结合让观众感到几分新奇。

  昨晚由李宝春主演的“新老戏”《奇冤报》在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新增加了“地府”一场戏,这场戏也是全剧中最“新”的一部分。一群“小鬼”一出场的亮相就与传统京剧颇为不同,接下来8个小鬼手拉手跳起了近似于《天鹅湖》中“四小天鹅”的舞步,而跟着上场的几个“女鬼”几乎没有一个是京剧的身段,有的一连几个舞蹈技巧“倒踢紫金冠”,有的则表演起了类似杂技柔术的身段,很难让人感到这是一出京剧中的一段。不过一转眼,“小鬼”们的表演似乎又回到京剧了,飞脚、小翻、甩脆、窜九毛……京剧武戏的技巧接二连三,赢得了观众不少掌声。

  整出戏在插科打诨时用的大量新名词也算得上是一“新”。虽然戏曲舞台上丑角在插科打诨时用些切合现实的新词是常用的手法,但像昨天的《奇冤报》这么“大批量”地用新词还不多见。昨天的演出,从第一场赵大夫妇争吵,赵大说要中“500万元”的头彩起,一直到后来出场的小鬼、张别古等一个个都会说满口的新名词,现场的效果相当不错。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