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家村卫生室“四室一柜”到位 本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让120万农民受益 施捷 |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施捷)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投入资金1亿多元,使603家村卫生室获得改建或扩建,并配置了基本医疗所需的诊疗室、治疗室、注射室、健康教育室和药柜等,超过120万的郊区农民因此受益。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今天说,实施农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是完成全市2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以后,本市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配套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加快这一便民利民、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市卫生局已作出具体规划:到明年年底,完成1000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其余700余家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工程,也都将在2010年前全部完成。 “改善农村的就医环境,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安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上海市郊区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将来本市郊区中心村卫生室房舍使用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一般村卫生室使用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同时必须设置相对独立的诊疗室、药房(药柜)、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室、治疗室、注射室和信息管理室。 去年起步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事项目,得到了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卫生部门的积极推动。原计划今年完成标准化建设的400家村卫生室中,有303家在10月中旬前已完成,97家村卫生室进入了最后装修阶段。已建成的603家村卫生室,目前都按统一规范制作了醒目的标识,各功能科室标牌整齐划一,各村卫生室还配备了12大类的基本医疗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