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嫦娥一号”奔月直击
 第A07版:“嫦娥一号”奔月直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要闻
 第A26版:要 闻
 第A27版:要 闻
 第A28版:要闻
 第A29版:要 闻
 第A30版:特 稿
 第A31版:早间点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上海地产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 广 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广告
 第B37版:广告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老毛蟹为啥长不大?
岛内水咸食少“乌小蟹”只能长到180克,成蟹异地放养可增重
邱澄 、秦武平


  长江口崇明岛的蟹种好,但好蟹种在岛内却养不大,这是为何?每年秋季,同样用崇明中华绒螯蟹蟹苗养的阳澄湖大闸蟹,风头总盖过崇明蟹,那么被戏称为“乌小蟹”的崇明蟹怎样才能爬出大市面?

  成蟹喜淡不喜咸

  中华绒螯蟹在成长期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嗜好。初为蟹苗时“喜咸不喜淡”,因此崇明岛周围的高咸度水域提供了优良生长条件。但蟹苗逐渐长大向成蟹发育时,淡水环境才更符合生长需要。崇明水咸度高,因此水生动植物稀少。缺乏充足的天然养料,土生土长的崇明老毛蟹自然在个子上略逊一筹,长到180克左右便停止发育,所以有“乌小蟹”之称。但崇明蟹苗爬进水草丰茂的阳澄湖,长到250克不稀奇。

  蟹农走出崇明岛

  为冲破淡水资源缺乏的瓶颈,崇明河蟹养殖走出岛内池塘,到具有水资源生态优势的地区闯江湖。今年,崇明养蟹户承包水面达103万亩,其中岛上养殖面积仅8万亩,其余95万亩分布于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崇明独有的长江口蟹苗种源优势与外省生态养殖环境“联姻”,上千崇明蟹农在各地淡水湖泊安营扎寨,形成了一些大规格、高品质商品蟹养殖基地。目前,异地放养的崇明蟹苗,成蟹后个子普遍增重10%。

  精细养蟹创名牌

  成蟹养殖大规模走向岛外后,反过来又推动崇明蟹向精细产业发展。崇明蟹现在靠“两条腿走路”,一是优化蟹苗培育,二是主打成蟹品牌。过去,崇明蟹苗主要是长江口自然长成的“天然苗”,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每年捕捞量很不稳定。时下,挑选优良亲本、由人工繁殖的“生态苗”,成为崇明中华绒螯蟹苗供应主渠道。崇明中华绒螯蟹苗年产量逾4000吨,吸引来全国各地的采购者。

  化劣势为优势,要让个小的崇明蟹“浓缩”蟹珍精华。通过推广精细化养殖,不断改善水质条件,配以螺蛳喂养等手段补营养,崇明蟹个头虽不大,但肉质更加紧实细致,蟹黄不多但味道更美。近期,本地产的崇明老毛蟹,只重180克的雄蟹每公斤售价在200元上下,堪与风头正劲的阳澄湖大闸蟹拼一拼。目前,崇明养蟹户上万家,全县河蟹年产值达8.67亿元,开始推广宝岛、瀛生等品牌。

  “阳澄湖大闸蟹靠的是名气,崇明蟹靠的是实力。”崇明河蟹协会会长袁国荣告诉记者,“崇明老毛蟹现在不但打出品牌,还受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声势不比阳澄湖大闸蟹弱。今后要利用科学手段改善放养条件,崇明蟹定会越来越吃香。”

  实习生 邱澄  本报记者 秦武平

  评论 071025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