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忠的水墨情怀 俞璟璐 |
首次看到阿忠的水墨画,是在去年艺博会上。我原以为这是哪一位国画家的手笔,潇洒大气,一看署名,却是我熟悉的名字:黄阿忠。阿忠是上海著名的油画家,于是,惊喜之余我与他相约,要去他的画室看看。 阿忠的待客之道是沏上一壶好茶,而不是一壶咖啡。从谈话中,我逐渐对这位极具内秀的艺术家有了些许新的了解。 油画家偶尔涂涂墨,也许是一种情趣或艺术探索。如今,画家跨越自己的专长领域,涉足其他画种与艺术,已属很寻常的事,况且这还有益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但迷上水墨,对阿忠而言,却是一种执着的艺术追求,是做学问。他沉浸到了作水墨画的境界之中,以内在悟性与修养为重,点、线、面、墨只是他表述情感的手段。他不是在“玩票”。艺术于他是人生。画油画是以油画手段感悟人生,表现人生。水墨作画则是自我净化。他追求的是其中的文人修养与人文精神。原以为他是位能随意挥洒色彩的油画家,却不料接触到了一位巧以泼墨抒发情怀的文人。 阿忠钟情于水墨,首先依顺水墨画本身的要素进行创作,讲究笔墨与意境。笔墨是技术,是修炼,又是精神。他的荷趣图,笔不困,墨不涩,疏密有致,浓淡相宜。他的水乡作品,构图饱满,雾气朦胧,水墨交融,有一种只有出生在江南的人才能画出的韵味。但是他的作品确实具有不同于传统国画的特色,毕竟多了一层在构图、布局与赋色上得心应手的气度。所以,他的水墨既入写意境界,又不拘泥,应了他笔墨当随时代的追求。 艺术创作必需有文化背景作为依托,守住传统的文脉,却又要兼收并蓄,逐渐创立自己的风格。我不敢妄评阿忠的作品,但是在看了他的几十幅新作后,我深切地感到阿忠进入水墨创作,是对自我进行挑战,从以色块表现的油画创作,到尝试“笔尽笔法,墨求墨气”,讲究气韵的水墨创作,这一步走得很大胆,不易,但颇有意味。 阿忠的水墨情怀反映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情操情结。当年风华正茂时,他们的人生课堂在田野,在农场,在山村,生活的艰辛与坎坷反而炼就了这一辈人奋发向上的意志。待到七十年代后期,如愿以偿,进入高等院校,厚积薄发,均有建树。如今在社会上都小有名气了,追求的倒是内心的修炼与更深层的文化修养。 看阿忠的水墨,会感受到他那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求索的精神,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这一代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这可是如今许多在艺术市场上闹腾的人所缺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