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聚集/社会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女性
 第A32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A33版:要闻
 第A34版:要闻
 第A35版:要闻
 第A36版:要闻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广告
第B08版: 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宋庆龄保管五万元人民币

李家炽 张晶晶 尤乙

  ■ 1981年5月18日,李家炽在北京宋庆龄家中探望宋庆龄

  李家炽 口述

  张晶晶 尤乙 整理

  【整理者言】

  李家炽,1926年1月出生于宁波,曾就读于上海大同中学,16岁赴淮北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上海解放时在华东军区司令部工作,参加上海接管工作。1956年转业,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行政处处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负责处理宋庆龄寓所和孙中山故居的行政事务。

  作为宋庆龄处理行政事务的主要经办人,李家炽是宋生前最信任的工作人员之一,他的口述档案对于了解宋庆龄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今年5月14日,我们拜访了李家炽,他向我们讲述了两桩过去有关宋庆龄的鲜为人知的事情。

  宋庆龄要我保管5万元

  1979年2月间,宋庆龄要我为她保管5万元人民币。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1978年12月31日至1979年2月25日,宋庆龄从北京回到上海,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来上海。平常她住在北京的寓所。她说,她去北京是上班,到上海是回家。她这次来,一方面是想在上海过元旦和春节,另一方面她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家里的东西需要清理。

  12月31日那天,市政府秘书长张甦平和我去机场接她。后来她说有些东西要我们帮助处理掉。一是她家里的十几件翡翠摆设,都是过去人家送的,看起来很漂亮很贵重;还有一大箱皮衣皮袍,虽然她没说,但我们知道是孙中山穿过的。因为组织上一再交待,宋庆龄是国家领导人,对于她家里的事情,市委不好决定,要向中央请示汇报。所以我先向彭冲(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汇报。彭冲没有意见,我就找商业系统派旧货商店的人来估价。结果旧货商店的人来看了以后说,这些翡翠全是假的,看起来很像样,实际是玻璃上面涂了颜色。至于皮货,有的地方已经发脆了,有的地方毛皮脱落了。最后一估价,假翡翠摆设只值几百元钱,皮货也只值一千多元。我们考虑,这些东西虽然是假的,但却是孙中山的遗物,在宋庆龄家里摆了几十年,即使没有商业价值,也具有文物价值。所以决定,这些东西不能轻易卖掉,由机关出钱垫付,东西暂放仓库保存,等将来再讲。后来听到宋庆龄一句话,她说:“我以为这些东西能卖这个价钱的十几倍。”她这样说也不奇怪,因为她一直以为翡翠是真的,皮衣还是好的。

  宋庆龄之所以需要这笔钱,是因为经济上比较紧。虽然她每月工资有500多元,但她与海外亲朋友好来往多,开销大。“文革”以前组织上为她提供一笔接待费,供她接待开销,但“文革”之后她主动取消了,一分也不收。她坚持自己付保姆的工资,不让国家负担,包括保姆李燕娥的费用。除了这些开支外,她还经常拿钱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工作人员。我记得北京有一个工作人员叫小杨,家乡发洪水,房子冲倒了,她拿出150元钱给他,说:“钱虽然不多,但愿能够帮助你一点。”北京寓所的采购员张友结婚,没钱操办婚事,是宋庆龄出钱在自己家里给办了两桌酒,并作为证婚人送了新人四句话:“团结互助,共同前进。友爱甜蜜,白头到老。”有次,宋庆龄生活费不够了,英文秘书张珏还帮她垫付。

  中央得知宋庆龄的经济困难后,1979年2月,叶剑英同志(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给彭冲写了一封信,决定由国家财政拨给宋庆龄5万元人民币,这件事情交给我办理。我带着叶剑英的信到财政局,王眉征局长、余勤副局长接待了我,他们已经接到通知了,就把钱交给我,并要我写个收据。

  我领了钱去看宋庆龄,她说:“谢谢!钱我不管,由你去保管。给我刻个私章,用‘林泰’的名字(宋庆龄的化名)来刻。今后我如果需要用钱,会有人带着我的信去你处。”

  我专门到市百一店去刻了章,由刘友石篆刻。这5万元的拨款单我交待市委办公厅财务科存进附近银行。一直到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去世,这笔钱也没有用完,“林泰”这个章用的次数不多,有几笔开销,总共花了1万多元。

  此后,这笔钱由上海市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保管,并且再也没有动用过。今年上半年,我到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开会,纪念馆在会上公布,根据2007年一季度的结算,连同利息,该账户上现有7万多元(其中包括近30年的利息)。

  宋庆龄身后为何安葬上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后,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执行宋庆龄遗嘱”的八人小组(由邓颖超、廖承志、童小鹏、高登榜、汪志敏、沈粹缜、李家炽、杜述周8人组成),我也是其中的成员。我们对宋庆龄在北京和上海的两个故居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来的财物,根据宋庆龄的遗嘱,要给谁谁多少钱,我们都遵照执行了。她的遗物作为文物由故居保存,剩下的钱作为故居维护基金。

  按照她的意思,身后要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这块墓地是她的父亲(宋耀如)在1918年购买的。据万国公墓公布的资料,宋氏墓地共有22穴。但宋庆龄的说法是,当年她父母在万国公墓买了8穴,预备留给夫妻俩和六个子女,一家人百年之后还要在一起,这是他们家的约定。

  1981年5月中旬,廖承志在治丧会议上说,宋庆龄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葬到南京中山陵去。她的意思是,中山陵是为孙中山修建的,孙中山是伟人,对国家对人民有巨大的贡献。廖承志还说,当年马克思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有一块墓地,他把他家的保姆也葬在了那里。宋庆龄同志也学习马克思的思想,与保姆葬在一起,永远和劳动人民在一起,这就是共产主义思想。

  据我的回忆,宋庆龄自己的说法是:“我出生在上海,小学、中学都在上海读书,孙中山的故居和文物在上海,我从事革命工作大部分时间在上海,我的很多革命同志和进步朋友在上海,我的家在上海。我照我父母的约定,要留在上海,我们家6个子女,能够陪伴父母亲的只有我一个人了。当然,我还要把李姐(保姆李燕娥)也葬在万国公墓,她16岁就跟着我,照顾了我50多年,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我答应过她,活着我们俩在一起,死了还要在一起。”

  李燕娥是1981年2月5日春节期间过世的,比宋庆龄早3个月过世。2月13日,宋庆龄请杜述周同志(宋庆龄的秘书)转给我一封她的亲笔信,要我料理李燕娥的安葬事宜。她在信中写道:“我一直答应让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坟的边头,要立她的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记得我家那里有八穴地。请李局长办是最好的了。原来那里有大理石的碑,‘文化革命’时被破坏了,我能再做他们的碑。但是李姐要做同样的。我不知怎么样谢李局长,请他办好事来一个照相为荷……这件事在上海不要让人知道好!特别是安葬前!”对于处理李姐的后事,宋庆龄是很谨慎的,她把这件事交给我办理,也是对我的信任。我珍藏着这封信,也深深地怀念着她。

  摘自《档案春秋》2007年第9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