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聚集/社会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女性
 第A32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A33版:要闻
 第A34版:要闻
 第A35版:要闻
 第A36版:要闻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广告
第B11版: 时尚·秀场故事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Sammy“混”在上海的日子

伊达 素素

  ■ Sammy颇有点日韩风格

  

  ◆ 伊达 文  ◆ 素素 摄

  正当许多内地模特寻求向港台地区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港台模特看中了内地时尚业的广阔市场,前来一探究竟,Sammy便是其中之一。在香港出生长大的他,去年来到上海发展,独特的气质与港模的身份让他很快就成了秀场和杂志的宠儿。然而,风光的背后却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无奈,一个温暖的中午,Sammy和我聊起了他“混”在上海的日子。

  曾经年少气盛

  来上海已经一年多的Sammy,现在能讲一口流利的港式普通话,第一眼见到他,觉得本人比照片上还要瘦许多,很难想象他居然曾经还是个职业运动员。“我初中毕业就进了职业篮球队,打了4年篮球。”2000年的时候,一个机缘巧合,他被星探发掘,走入了秀场。“刚开始还怕自己被骗,那个公司就说,你去参加比赛,之后我们帮你拍杂志。”那一次,他拿了全港模特大赛的冠军,杂志出版后,设计师纷纷找上门,那一年的香港时装周,这个当时只有20岁的男生平生第一次登台走秀。第一次就是如此重要的大秀,Sammy心里七上八下的,他问导演:“该怎么走啊?”回答说:“你看别人怎么走就行。”于是他模仿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从步子到眼神,他说:“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在发抖。”20岁还只能算一个孩子吧,时尚圈的一切在他看来都那么新鲜,“以前打球就只想打球,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当模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哇!天地更广阔了!’”“钱那么容易赚,球不打了!”他坦言,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这个圈子太有吸引力了。从Sammy讲话的表情,不难想象一个曾经年少轻狂的他,那个为发现了“新大陆”而欣喜若狂的他。我不禁问:“你怎么不去参加好男儿呢?”他先是一脸错愕,犹豫着小声说:“我觉得那个不适合我吧……”紧接着说:“我都28岁了!接受不了(好男儿)。”表情中分明还带着类似“天呀!”之类的修饰语。在他看来,这个年纪对做模特来说,已经有点“老”了。我不禁好笑,这个刚才还一脸傲气的大男生转而成了现在羞怯的模样,开始感叹年华老去了。所幸,“老去”也可以理解为成熟的另一个表达方式,而在随后的谈话中,我的确感受到了他的那份成熟。

  上海我的天地

  之前在许多大牌发布会和时尚杂志上看过Sammy的照片,包括Sony、Guess、Addidas等等,说实话,他给人的感觉常常是颓废而瘦弱的。这样的气质在内地男模中并不多见。然而,这份另类与特别却曾经深深困扰过他。“去年我第一次去北京参加时装周,同场的一些模特就建议我来内地发展……”这对已经在香港当了5年模特的他来说,正好是个换换环境的好机会,可当他看到内地的一些模特时,还是吓倒了。“他们都好壮,我担心自己在这边没有市场。”北京经纪公司的回复同样让他大失所望,“他们都说你太另类了,太病态了,不适合内地。”这对满怀希望的Sammy来说无疑是重重的打击,有人建议说“来上海吧,那里的环境可能更适合你。”就这样,他离开了生长多年的香港,来到了上海闯荡,他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没公司(指经纪公司),没朋友,一个人拎着行李就来了。”这是他二十多年来第一次离开家。初到上海的一个多月,他没有接到任何工作,身上带来的8000元钱去掉房租和生活所需,只剩下了500元。打电话回家给妈妈,那一次他居然哭了。“我回来好吗?”语气中有些无助,“你才刚到上海,一切还不熟悉,没尝试过就放弃会甘心吗?你是男孩子!”妈妈的回答给了他最好的鼓励,是啊,男孩子有时就要不怕辛苦才行吧。于是,他留了下来。现在的他,问到许多演出的名字都已经不记得了,却记得在上海接的第一份工作,那是他唯一一次主动向别人推销自己,“我是香港模特”,一个滑板的秀,拿到了1200元,甚至不到在香港时的四分之一,却足以让他好开心了。现在的他,已经度过了那段艰苦日子,平均一个月有20天都在工作,“现在每个月能接一两个平面工作,就可以过得比较舒服了。”对他来说,做模特是为了“拿一个经验,不贪心,每个月有工作接就好。”

  后悔做模特

  我想,即使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也一定还记得Sammy,不是因为他的高大帅气,也不是因为他的独特气质,而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对我说“后悔当模特”的人。

  “如果二十三四岁时我就有现在的意识的话,我一定不会当模特,我会继续打球。”Sammy说,现在的他有些尴尬,因为“除了当模特,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可在这个圈子里,新人辈出,老人退出,已经是不变的定律,“在上海的圈子里,我所知道的,比我大的男模只有3个。”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对年龄那么敏感,其实这是这个圈子的敏感,而非他。在他看来,这是个很被动的职业,“模特没有说话、讲话的权力,完全要听导演的指挥。”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Sammy说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往幕后发展,做导演之类的工作。刚来上海的时候,妈妈曾对自己说“这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了”,他给自己3到4年的时间,“当上海的时尚市场不再需要我时,我就会离开吧。”他对我说。虽然话题很现实,可我们的谈话始终很轻松,可能因为他是那种心比较宽的人,“我不会把事情看得那么重”。可能因为文化不同,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本身就比较内向,更多的时候Sammy喜欢独处,在家看看喜欢的片子,即使演出时也常一个人坐在一旁听音乐。几个朋友一起打牌,人家说“说话吧,大家都认识这么久,很熟了。”可他依旧不太开口,“他们都讲上海话,我听不懂嘛。”Sammy一脸无辜地说。

  有时,他会和几个模特朋友一起打篮球,输的人就要去买水给大家喝,“其实买不买水无所谓啦,但男生,面子最重要。”说这话时那曾经年少的狂傲不羁似乎又回来了……

  后记

  很多人将模特等同于“花瓶”,Sammy却觉得,这个圈子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如“花瓶”般单纯是无法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虽然他一直很坚定自己的“后悔”,却同样承认这个圈子让他学会了许多。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让自己在每一段经历的历练中成熟起来,而那不时溢于言表的“曾经年少”则让我相信他一直清楚着自己所走的方向!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