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聚集/社会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女性
 第A32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A33版:要闻
 第A34版:要闻
 第A35版:要闻
 第A36版:要闻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专题
 第B28版:专题
 第B29版:专题
 第B30版:专题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广告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宣布制裁伊朗新措施
首次针对主权国家军队 伊朗革命卫队上“黑名单”
胡若愚

  ■ 伊朗革命卫队在阅兵式上 图IC

  美国国务卿赖斯和财政部长保尔森25日宣布,美国对伊朗国防部、伊朗革命卫队等20多个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制裁。

  这是美国首次制裁主权国家军队,美国媒体认为,新制裁措施几经妥协,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强大威慑”

  美国国务卿赖斯和财政部长保尔森25日在国务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对伊朗制裁新措施。受制裁的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私人团体或个人不得与这些机构或个人进行金融往来。

  赖斯说,伊朗革命卫队及隶属革命卫队的“圣城旅”也处于制裁范围之内,因为“圣城旅”支持恐怖主义,伊朗革命卫队则进行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活动。保尔森称,伊朗每年都要拨出数以百万计的美元从事恐怖活动,与伊朗做生意很可能就是在同伊朗革命卫队做生意。

  伊朗革命卫队是伊朗武装力量精锐,兵力至少在12.5万人,“圣城旅”是负责国外行动的部队。

  赖斯称,新制裁将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公司发出“强大威慑”,迫使它们断绝与伊朗的生意往来。

  妥协结果

  新制裁措施是1979年发生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使馆事件以来,美国对伊朗范围最广的制裁。

  “这批制裁措施非常有力,旨在向伊朗表明,他们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一名美国高级官员对《华盛顿邮报》说,“我们决定制裁,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伊朗的行为发生变化,我们的外交需要变得更强硬、更有效。”

  但是同白宫最初动议相比,新制裁措施已是辩论和妥协的结果。

  白宫官员8月说,布什政府准备将伊朗革命卫队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并计划在9月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宣布这一决定。这一动议引发美国的欧洲盟国不满,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部分官员也颇有异议,认为制裁计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因此,美国政府内部就是否将整个伊朗革命卫队定性为“恐怖组织”展开辩论,这一决定的宣布时间也一拖再拖。

  沮丧之举?

  新措施虽然没有直接将革命卫队打入“恐怖组织”,但已是美国近一年来对伊朗施加的最大压力。

  美国自1984年起一直将伊朗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暗中发展核武器及弹道导弹,以及支持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人员。伊朗则一概否认上述指控。

  为向伊朗施加压力,美国一方面在安理会及欧洲盟国游说,推动新制裁,另一方面向以色列和海湾盟国出售武器,拘留伊朗驻伊拉克外交官,寻找伊朗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武装人员提供武器的证据。

  《纽约时报》说,新措施反映布什政府对围绕伊核问题的外交谈判进展缓慢愈加沮丧。白宫官员说,尽管美国国内对伊朗使用武力的呼声不断,但新制裁措施依然显示,布什政府承诺继续使用外交手段。

  不过,由于伊朗20余年来同美国少有经贸往来,新措施的经济效果不会很明显,更大意义还是在于施加政治和心理压力。

  胡若愚 (新华社供本报稿)

  评论 07102611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