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尘埃”监测南极冰盖


  在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中国科学家将布设一个能在北京遥控监测冰雪变化的“智能尘埃”网,对南极冰穹A地区开展“天地一体”的监测研究。

  这项名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冰雪环境连续测量系统”的科学研究计划,即将在中国开展的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执行,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程晓博士负责。

  “所谓‘智能尘埃’,就是我们即将布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些白色的、如手机大小的方盒子,具有采集、处理、传输数据的功能。”程晓说,“在南极一望无际白茫茫的冰盖中,这些带有天线的小盒子,的确渺小得像尘埃。但它们却很‘聪明’,如果其中一个出了故障,另一个就会自动寻找其他的‘同伴’完成任务。”

  为了将这些“智能尘埃”固定在南极冰盖表面,程晓采用的方法是,将它们分别固定在一根约2米长的不锈钢杆顶端,然后通过GPS精确定位,将这些不锈钢杆插入冰盖中固定,形成一个网络。网络的中心基站则放到天文观测箱内,并与中国赴南极冰穹A地区进行天文考察的科研人员合作,将观测数据通过卫星通讯定期传回北京。

  据介绍,今年中国主要是在冰穹A地区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冰雪监测系统”的安装和运行实验,考验组网、保温、供电和能源获取等关键技术,为下一步在中山站至冰穹A地区整个断面实现密集安装、布设一个庞大的“智能尘埃”监测网络提供参考数据。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中国科学家率先将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极地冰雪监测,并将卫星遥感监测与地面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进行集成研究,将会带来遥感领域的一场革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