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 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心造境
——海上中国画意象八家
朱国荣

  ■ 萧守棉 玉兰红竹图
  ■ 应诗流 荷
  ■ 韩煜 无题
  ■ 柯和根 三峡云雾图
  ■ 罗步臻 山韵
  ■ 戴明德 幽
  ■ 张复兴 西部掠影
  ■ 郑波 莲池细语

    上海的八位艺术家殊途同归集合在一起,冠以“当代意象画派”的名号。对此,我起先是怀着好奇的心情来观赏他们的作品的。应该说,对于这八位艺术家,我大多数是认识的,而且是相当熟悉的朋友,对他们的作品也是相当熟悉,所以在这之前,我是绝对想不到他们几个会有这样的组合。

  现今分析一下这个阵营,八位艺术家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从具象出发,走向抽象或半抽象,强调的是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追求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另一类则是以抽象为主,提供某些形象的联想,追求的是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果合起来说的话,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构筑起一地“似与不似”的界面,在这个界面内还是各画各的画,各走各的路,就像当年“印象画派”的画家们一样。

  “审美心理的民族性,形式美感的持久性”,这是叶浅予老先生二十年前谈中国画在新时代里发展时提出的两个重要方面。“上海当代意象八家画展”将意象艺术重新审视,意欲发扬光大,可以说是件好事。只不过艺术家们在今后还需要对“意象”艺术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我想,享有“海派”声誉的、正走向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上海,是需要有这样那样的各样形式的艺术派别的。该画展于今天在上海图书馆开幕。(作者为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