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八位艺术家殊途同归集合在一起,冠以“当代意象画派”的名号。对此,我起先是怀着好奇的心情来观赏他们的作品的。应该说,对于这八位艺术家,我大多数是认识的,而且是相当熟悉的朋友,对他们的作品也是相当熟悉,所以在这之前,我是绝对想不到他们几个会有这样的组合。
现今分析一下这个阵营,八位艺术家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从具象出发,走向抽象或半抽象,强调的是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追求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另一类则是以抽象为主,提供某些形象的联想,追求的是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果合起来说的话,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构筑起一地“似与不似”的界面,在这个界面内还是各画各的画,各走各的路,就像当年“印象画派”的画家们一样。
“审美心理的民族性,形式美感的持久性”,这是叶浅予老先生二十年前谈中国画在新时代里发展时提出的两个重要方面。“上海当代意象八家画展”将意象艺术重新审视,意欲发扬光大,可以说是件好事。只不过艺术家们在今后还需要对“意象”艺术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我想,享有“海派”声誉的、正走向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上海,是需要有这样那样的各样形式的艺术派别的。该画展于今天在上海图书馆开幕。(作者为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