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5版: 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如何用建筑传达海派文化
——“建筑大师谈艺术、节能、环保建筑”之三
倪既新 蔡熙福

  ■ 上海图书馆仿佛一个直接植根于绿地之中、正在蓬勃向上发展的生命体
  ■ 裙房外墙的毛石装饰和阅览室的宽幅竖条窗
  ■ 上海图书馆建筑已成为上海海派文化的有力表达者
  ■ 同样是柱,建筑师也将它作了壁柱和廊柱的不同表现处理
  ■ 裙房阅览室的宽幅竖条窗和半圆收头窗,以虚托实,强化了壁柱的形象
  ■ 用直角的同色异形面砖来表现各个立面上横向的线条,和半圆券窗上的立柱和券心石
  ■ 竖向窗以蓬勃向上的生长形态和独有气势,形成了上图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 西立面的柱廊透空构架。柱的变化处理使建筑左右连贯并富有韵律
  ■ 主入口处台阶式后退的建筑平面和高柱廊构架围合的广场空间
  ■ 光线的变化使同色异形面砖表现出“日、月、山、川”的象形文字图案

    海派建筑文化是海派文化的衍生物,海派建筑植根于海派文化的根基中。正是海派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我们能在一个城市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并存。那么,什么是所谓的海派建筑?它应当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地域性文化并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先进建筑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综合体现。

  我们以上海图书馆为例,来解析海派建筑的特点。上海图书馆自从建成以来,立于无数后起的高楼大厦之中,始终秀美高雅、清新而有气势,丝毫没有过时和落伍之感。作为这个工程设计副总负责人和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的唐玉恩说出了个中原由:

  ◎体现中西融合的文化特点

  在做总体设计时,他们选择了力求整体简洁和谐、风格庄重典雅的造型方案,并特别强调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整个主楼五层裙房的外墙,采用的是简洁的三段式立面,底层全部围贴劈斧花岗岩毛石。毛石是取自外滩优秀近代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但他们进行了创新。唐玉恩说:“外滩的毛石是一块块独立的,我们则是整体的横向线条,这样就更显得舒展和大气。这厚重的质感象征着托起知识殿堂的基座沉稳凝重,既有古典意蕴又有时代新意。”

  五层裙房外墙的中间三层是简洁的中段,每跨都有半圆形壁柱浮凸其上。柱式是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构件。而在主入口三层高的独立大柱上方,排列着简化变形的斗拱,仅仅伸出梁头的拱券结构,虽然没有做完两翼,但是已经有了浓厚的东方意味。

  ◎追求亲切动人的细部表达

  凡是比较成功的建筑,都不仅仅只在大轮廓大形象上出色,而必定还有它独特精妙的细部表现相配合。

  上海图书馆的整个建筑,远看轮廓起伏,比例恰当,形体优美,个性独特;如果近察,它同样具有别致的细部内容。

  东西塔楼书库为减少光热等辐射对图书的影响,要根据书架的间距来安排窗的位置和密度,因此必然是窄条窗。但这要和下面阅览室为充分采光和节能而设置尺寸尽可能大的横窗配起来,在同一幢建筑中会很不协调、上下脱节。而现在的上图,借助竖向窗这种形式,以“实”墙为主的书库塔楼,和以“虚”窗为主的裙房统一为一个整体,上下延伸,一气呵成,以蓬勃向上的生长形态和独有气势,在上海的高层建筑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为使竖向窗不显得单调,裙房第四层的跨中,又以小柱和半圆形窗来收头,相互配合并讲究构图比例,既保证了阅览室的采光又突出了壁柱,以虚托实,强化了柱的形象。

  上海图书馆建筑的体量很大,横向有一百几十米,如果外墙缺乏变化,就必然导致单调乏味,因此,同样是柱,建筑师也结合楼内的不同功能,将它作了壁柱和廊柱的不同表现处理。北向立面用独立廊柱,西向立面则设置柱廊的透空构架,还在它的顶部配上弧形遮阳板。这样,不同形式的柱式,使得建筑在横向上与人的视觉最接近的部分,显得既连贯又富有变化韵律,具备了强烈的整体美感。

  国际上有名的大型公共图书馆,总是植根于这个城市的文化环境中,并与之融为一体的。上海图书馆建筑也已成为上海海派文化的有力表达者了。

  |人|物|介|绍|

  唐玉恩:1944 年 5 月生,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上海市科技精英。 她主持了 50 余项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及 50 余项方案竞赛等设计,多次荣获各种奖项。  ◆ 倪既新 文 蔡熙福 倪既新 摄影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