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招聘
 第B19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20版:求职·广告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7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2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姐作家”的旧小说

郭娟


  搞史料的人喜欢在故纸堆里扒拉,一旦发现旧宝贝,喜不自禁。王羽博士是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的弟子,搞现代文学研究,写了篇关于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几位年轻貌美的“小姐作家”的文章,投稿给我们《新文学史料》。我和同事徐广琴看了,立即欣喜地觉得“有点意思”。“意思”在哪儿呢?

  一、这几位“小姐作家”的小说写得不赖。关于四十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寻常见的那些名著提供的多是宏观叙事,抗战,阶级斗争,这样的大背景下,小说人物肯定有些戏剧化,不平常;而“小姐作家”的创作恰好提供了那个时段寻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图景,让人一读之下发现,啊,那时代的人原来还是这样的,而且想想,这样的人一定还是多数;革命先驱,时代中最优秀分子毕竟少数。多数人的生活自然也值得小说家去表现。而这恰恰是以往正统文学史所忽略的。

  二、“小姐作家”当初与张爱玲同在《紫罗兰》《万象》等杂志上发表小说,在作者栏上,“汤雪华”、“施济美”就紧挨着“张爱玲”,何以今日一位红得发紫,一群寂寂无名?张爱玲小说全集,甚或刚挖出的“少作”,大家都读了,那么对于与她“一拨儿”的这几位女作家的小说也应该有兴趣翻看一下吧?拿后来为《小姐集》作序的陈子善教授的话说,就是有兴趣了解往昔文坛的“多元化格局”。拿北京写书评的付艳霞博士的话说,《小姐集》多少复原了当年的“文学生态”。

  基于以上两点“意思”就出了《小姐集》。该书收录8位女作家中、短篇小说21篇。我请王羽博士选“好看的”,选表现当时人生活的,越原生态越好。我不期待小姐们拿小说技艺比拼张爱玲,事实上也比不过,但她们这些东吴大学毕业的新女性眼中、笔下的自己与周围的人们的生活是她们独有的。于是我们就了解了郭老太爷的性苦闷,遇见了号称“十二金钗”的职业新女性,见识了敛财有道的专员夫人,会到了既不像《家》里的孝子觉新也不像叛逆的觉慧的二舅……种种平常人物凑到这本书中,居然也是个热闹的小世界呢!

  (本文作者系《新文学史料》杂志执行主编)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