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卡雷拉斯 百感交集 任海杰 |
|
在写这篇文字时,涌上心头的就是这四个字:“百感交集。” 本来早就准备好了,那天要去听一位钢琴家的独奏音乐会。但到了9月底,突然有消息说,卡雷拉斯要来上海大剧院举行一场独唱音乐会。马上打电话到大剧院的售票处,回答说他们还不知道。我就疑惑了,按常规,像卡雷拉斯这样的大牌,要举办音乐会,早就热闹开了。后来才知,他是为了特奥会闭幕式,才到上海,并举行一场独唱音乐会。 就在犹犹豫豫中,10月12日即刻到了。直到那天下午4点,我决定放弃原定的那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改去听卡雷拉斯。卡雷拉斯已经61岁了,这样年龄的男高音,听一次少一次了。 2005年,他在东艺的那场独唱,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而不久前帕瓦罗蒂的离世,更令人感到生命的无常。于是,在有些激动情绪的驱使下,我直奔大剧院,并从黄牛手中退了张高价位的票。我想近距离地聆听卡雷拉斯。 走进大剧院,发现舞台布置得很漂亮,但马上感觉不对——舞台上怎么会有话筒、会有扩音设备?难道卡雷拉斯老了、唱不动了?在大剧院这样的演出场所,只有唱流行音乐的才需用话筒、用扩音设备。前几年,帕瓦罗蒂在有4000人座位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他生前的最后一部歌剧《托斯卡》,尽管他那时已年近七十,尽管他已老态龙钟,但那晚的告别演出他也没有用“电声”。 就在我浮想联翩中,卡雷拉斯出场了,两年不见,他更清瘦了,头发已全部花白,老得比较明显,令人感叹岁月的无情。不过他的风度仪表、举手投足,一如既往地优雅高贵,亲切迷人。听过许多卡雷拉斯的唱片,也听过他的现场,对他的歌声已非常熟悉了,但此刻通过“电声”传出,非常刺耳,很不受听,没听几首(整场演出,以艺术歌曲为主),就已耳膜胀痛。听这样的演唱,真还不如在家里听唱片。就这样,上半场我几乎是在“稀里糊涂”中度过的,也没有情绪鼓掌。 转机出现在下半场。下半场第一首曲目是威尔弟的合唱《飞吧,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伴随着深情激昂的旋律,舞台正上方的屏幕上打出了“怀念帕瓦罗蒂”的字样,并放映帕瓦罗蒂从童年到去世前的生平影像专辑、他和卡雷拉斯同台演出的情景以及他对卡雷拉斯的评价,这时我的眼睛猛然发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合唱完后,卡雷拉斯上台致词,深情缅怀帕瓦罗蒂,并说今天晚上的演出是献给帕瓦罗蒂的,接着,他以一首《激情》致敬帕瓦罗蒂。此时的卡雷拉斯情到深处,字字句句都是发自肺腑的呼唤和怀念,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的演唱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听众,这时我已不再去想声音的质量了(也许经过上半场后我已有些“习惯”),我专注着台上的卡雷拉斯,细心聆听他每一字、每一句的演唱,细心记住他舞台表情的每一瞬间(他的台风和演唱表情实在迷人)。帕瓦罗蒂已经走了,多明戈已退居二线了,卡雷拉斯也已年过六十了(况且他以前曾得过九死一生的大病),曾给世人带来巨大欢乐的三大男高音,真的是见一次少一次了,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从下半场开始,我的掌声就再也没有停歇过,以致到后来卡雷拉斯唱完返场曲时,我已手掌发痛,嗓子发毛,但心潮激荡! 再见了,卡雷拉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