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招聘
 第B19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20版:求职·广告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7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2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超市关照“被遗忘的角落”
普陀区阳光政策四年惠及一万五千户外来家庭
郭剑烽 范小锋


  本报讯 (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范小锋)今天上午,一张“长期有效”的爱心卡送到长征镇香泉居委会外来媳妇刘永梅的手中。凭借这枚小小的粉色卡片,她马上领取了一袋10公斤的大米、一桶1.5公斤调和油和一床棉被。两个月前,新曹杨工业园区1万余名外来务工者身边也有了爱心超市。普陀区慈善超市的暖流开始涌向“被遗忘的角落”。

  “让外来女婿、媳妇享受与上海人的同等待遇,这项工作在4年前爱心超市建立之初就同步推行。”普陀区政府上午提供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到目前已有1.5万户受惠,累计救助金额达123万元。

  建立爱心超市的目的就是依靠政府、社会、个人三方力量,为身边的困难家庭日常生活救急助困。民政部门做过调查,发现真正需要救助的,恰恰是一批没有户口的外来媳妇家庭。这些家庭往往一方下岗,一方靠做临时工挣点油盐费,生活艰辛。“如果不把他们纳入关爱对象,我们建立慈善超市的目的就不能充分体现。”也就是从那时起,生活在普陀区的外来户家庭品尝到了做新上海人的甜蜜和温暖。

  除了与上海人联姻的家庭外,现在,民政、总工会、街道镇共同携手,把慈善超市的触角伸向外来务工者集中的新曹杨工业园区。据悉,今年普陀区还将在新杨、金阳等所有工业园区开办此类超市,让爱心阳光普照外来务工者的生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