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招聘
 第B19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20版:求职·广告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7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2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他发现了大师程十发
——记申城老画家王仲清
林明杰

  ■ 王仲清画的《阿诗玛》

  “我再也画不动这样的画了。”84岁的老画家王仲清最近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回顾展,面对自己早年的作品,他感叹地喃喃自语。这些作品,体现了新中国建立后一个真挚的艺术家投身火热生活后迸发的艺术激情。

  走遍苗寨     

  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彩墨连环画《苗山怒火》出自他的手笔。那是上世纪50年代初,他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广西到贵州,几乎跑遍了苗族所有的生活居住地收集创作素材。生活艰苦且不算,大苗山地区还有土匪和猛兽。他曾亲眼目睹一只老虎闯进苗家牛棚,牛与老虎殊死搏斗,用角死死顶住老虎,最终同归于尽。1962年,他被《阿诗玛》伤感的爱情故事打动,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创作了国画连环画《阿诗玛》,取得巨大成功。他画山水,足迹遍布西北和东北。“文革”中,他参加知青慰问团,在延边工作生活了3年,创作了一批知青题材的作品。

  慧眼识才     

  王仲清家住延庆路一栋老房子中,程十发曾经和他同住一栋楼。王仲清在新中国刚成立就应邀到在上海的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工作。从来稿中,他发现了程十发非凡的艺术才华,极力向领导推荐。后来他们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事。程十发在延庆路的房子也是王仲清帮他找的。从王仲清身上看不到丝毫文人相轻的习气,说起程十发,他都非常真诚地反复说:“他比我有艺术细胞。他画画灵感多,变化多……”接着他又笑着说:“但有一样我比他行,那就是我出去采风比他能吃苦。”

  在炒作盛行的画坛,只擅丹青、不善运作的王仲清沉寂得几乎被人遗忘了。但老人却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也好,否则我的这些画怎么留得到今天让大家看。”     本报记者 林明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