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 表

钱勤发


  有人说,手表是一种文化,有令人着迷的魅力——我是慢慢领会其曼妙的含意。最初,手表给我的直观是“看辰光”,乃计时的工具。时间在腕上这块小小的东西里面流逝,让你腕上的肤质慢慢变老。是的,手表计时,手表也记录历史中的某个片断,记录人生的印记。

  至今,我还珍藏着人生中的第一块手表。这块表现在是拿不出手的,可我视作珍宝,将它锁在保险柜里。这是一块国产的北京牌手表,SB-5型,17钻机械表,表面上有天安门图案和北京手表厂字样,上足发条,依旧“嚓嚓嚓”地走得欢。它在我记忆里,是36年前的事情。那时,学徒3年,第一年每月17元8角4分,第二年加2元,第三年再加2元,这3年里,我每月交给父母10元。满师后,父母要给我买手表。消费100多元买块表,那在当时我们家庭里可是一桩大事体。父母陪着我到南京东路的亨达利钟表店,买了这只手表。我知道,那3年里,我给父母的360元,他们一分也没有用过。但我始终记着,这块手表是父母给我买的。尽管很多年以后,我喜欢手表,先后买了欧米茄、买了浪琴……但最值得珍藏的还是这块北京牌手表,那是父母的心意,那是永远割舍不了的一个情结。

  北京牌手表是一段历史。欧米茄和浪琴也有着时代的印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供职的单位经济效益突飞猛进,收入翻倍增长,第一次用上了银行卡。1997年1月5日,我到西藏中路一家钟表店刷卡买了一块欧米茄。这块欧米茄留给我的是单位那段辉煌的岁月。第二年,股票赚了钱,又买了块浪琴,也算留作纪念。现在想来,那正是第一波牛市的尾声,随之便是漫长的熊市。从第一波牛市到现在这波牛市,前后正好10年。这10年,国家、大家、小家,变化让人感慨万千!

  这几天读书,读到牛顿对时间的论断,他将时间看作是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无休止的、均匀流逝的客体;将时间表述成一条有起点、有单位、有指向、无始无终的直线。最有资格表述时间的钟表,在这条直线里,它的起点在何处?不在瑞士,也不在意大利、英国、法国,而是在中国。古代人计时方法先是用漏壶,再是日晷,后来有水钟、火钟。但,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都不能称作钟表。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只有一秒的误差,且它有擒纵器,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国际钟表界把擒纵器视为钟表的心脏。瑞士一本世界钟表界的权威书刊上写道:“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就在这“嘀嗒”之间,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史,并影响了西方钟表的发展。

  245(1335)年以后,意大利人在米兰的教堂里制造出第一块机械手表。1500年,法国、德国也出现了手表。而最终成为钟表王国的是瑞士,500年经久不衰,且越来越显示其文化和艺术的价值。江诗丹顿、萧邦、伯爵、积家等这些品牌无疑是手表文化的高峰。有着150年历史的欧米茄,其文化的含量也相当深厚,那个标志是希腊文的最后一个字母,它象征事物的伊始与终极、第一与最后,类似于亚洲哲学中的“最后意味着最初,结束也是开始”的循环。到了今天,手表已不仅仅用来计时,它是一种文化,是在时间积淀中闪耀人类智慧光芒的文化。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