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的儿子被称作“广州公开同性恋者身份第一人”。她并没因此责骂儿子,而是坦然地接受儿子的性倾向。众多网民通过网络分享了这位母亲的勇敢和宽容,许多同性恋者称她为“妈妈”
独子“断背” 妈妈淡定接受

练情情


  淡定接受儿子性倾向

  远涛是我的独生子,生下他时,我已33岁半。1999年那会儿,他还在读高三。一天夜里,他坐在书桌前,神情凝重地对我说:“妈妈,你有没有发现,我是喜欢男孩子的呢?”我看着一脸严肃,还有点紧张的儿子,心里暗笑:这小孩说话真是没轻没重的,可能他还分不清什么叫做“喜欢”吧。见我没有太吃惊,远涛接着又说:“妈妈,大约在初中,我就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性倾向了……”

  儿子说,他最喜欢的音乐人黄耀明就是同性恋者。是的,我常听儿子播放他的歌,也觉得这个歌手很有才华。儿子还曾经不时向我推介同性恋题材的中外电影《费城故事》《喜宴》《春光乍泄》和杜拉斯的小说《蓝眼睛,黑头发》等。

  但此刻儿子的坦白态度,还是让我多少感到些意外。说实在的,内心深处,我何尝不是和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希望儿子将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但是,现在看来,儿子是认真的。我连忙和先生商量,先生倒是想得开,安慰我说:“他现在还小,没定型,长大以后会转变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先生越来越看清并接受了这个现实:儿子的性倾向是不会改变的。有的家长想不明白,我怎么这么容易就能接受得了?可能这和我的经历有关吧。我在粤北山区当过知青,搞过文艺创作;在粤西国企干过政工;回广州后一直编文学杂志。太多的岁月沧桑让我明白:自然、本性的生活是短暂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科学研究表明,性倾向大多在幼年时期就已确定,终身难改。如果儿子天生是同性恋者,当家长的为什么不能勇敢面对呢?

  出镜支持同性恋儿子

  远涛先后跟三个男朋友拍过拖,看着儿子有人喜欢,对方给我和先生印象也不错,我们内心蛮高兴。按理说,他已经有宽松自由的小环境,可以悠然自得地享受同性之爱,应该知足了。可他却觉得,社会上对同性恋者的偏见还很多,自己不过是幸运儿,有责任站出来为国内同性恋者做些有利的事情。所以,从2001年起,远涛就成了一家同性恋网站的义务编辑。

  2005年11月,南方电视台要采访远涛,还希望我也能接受采访。我犹豫了。广州是我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城市。我这里有很多的校友、老师、同事;自己又是编辑,联系着大量作者;还有娘家、婆家那边几十位亲戚……一旦自己出现在电视上,人们会怎么看?我和先生再开明也不想上电视,毕竟社会上很多人对同性恋还是不理解、不接受,有的还认为是“丑事”。家丑不可外扬,我一个年近花甲的女人,私底下支持儿子就够啦,犯得着上电视抛头露面,让别人指指点点吗?可是,另一方面,我既然很理直气壮地说儿子没干错事、坏事,那又怎么能把这看成是“丑事”呢?

  这两种自相矛盾的想法在我脑子里PK来PK去……最后,还是14年前一件往事,帮我下了决心。1993年,46岁的我出版了国内普通百姓的第一本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策划、筹款全部自己搞掂,选了250多张照片,当时很多人给了不错的评价。我想,我曾经有勇气做了那么一件有意思的事,今天怎么可以变得患得患失?远涛本身是同性恋者,还能顶住压力站出来,我是他的妈妈,自然应当和儿子站在一起!

  那天,我和儿子愉快地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儿子说:“妈妈,你不经意间又成了‘第一人’。”第二天出门,连的士司机都认出我们了,还称赞说:“你们真勇敢!”

  开博客和年轻人沟通

  我今年刚好60岁,十几年前单位说超过45岁的职工可以不用学电脑,我还很庆幸,觉得电脑是年轻人的玩意,我这辈人不需要学。哪里知道,自从去年底一个年轻朋友帮我注册了博客“三色堇吴幼坚”,陆续发表了一批旧作和少量新作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今年1月底,我花4500元买回电脑,从打字学起,还学怎样上网、管理博客,简直就是刘姥姥走进大观园,闹了不少笑话,当然也有很多乐趣。我常感到有写不完的题材。

  公不公开?何时公开?这样的问题每个同性恋者都会碰上。我不主张每个人都早早向父母公开,表述方式最好也不要千篇一律,要具体分析父母的承受能力,善于借助兄弟姐妹等亲友的力量,做好必要的渲染铺垫,选择适当的时机告诉父母。

  我的网友大多很年轻,一个中学生“冷竹”还邀请我加入了他们的“90后动感写吧”。一些年轻同性恋朋友会经常光临我网上的“家”,称我“吴妈妈”或“吴阿姨”。但也一直有人来我“家”捣乱,说很难听的话,对此,我会毫不客气,坚决删除那些不友好的内容,保留一些质疑探讨的评论和留言。反对的声浪再高,也别指望我会后退半步。

  愿同性恋孩子都快乐

  目前,儿子在北京工作,业余坚持做义工。看到儿子在公众面前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我和先生都感到很自豪。更让我高兴的是,很多朋友看过媒体对他的访谈后,对我说,远涛健康、阳光的形象,有助于改变相当一部分人对同性恋者的误解和偏见。

  儿子对我的生日也历来比对母亲节重视。但今年却很不一样。远涛恰好有事从北京回来,就买了大蛋糕,领我到一个同性恋朋友阿强家聚会。阿强我之前没见过,但也常上他的博客,他和男友阿伟相爱13年,已经在广州买了房子,安了家,过起了“夫夫生活”,不少同性恋者还不时会在他家小聚。这次聚会,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他们都是防治艾滋病宣传的志愿者,刚上完培训课就赶来了。

  等人来得差不多了,阿强他们也包好了饺子,大家围在一起。阿强首先说:“今天是母亲节,很高兴阿姨能来到我们这里。我妈妈不久前去世了,我见到阿姨觉得特别亲切。远涛的妈妈,也就是我们大家的妈妈。来吧,共同为妈妈祝福!”孩子们齐声说道:“母亲节快乐!”祝福声中,我在蛋糕上切了第一刀。有孩子问怎么不点蜡烛?我回答又不是生日,特意不点蜡烛的。他说,点蜡烛可以许愿啊。我说,在心里许愿也一样。对未来的向往是不灭的烛光,我在心里默默地许愿:“愿每个同性恋孩子都快乐!”

  广州日报(练情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