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博物馆珍珠般散落在美丽的濠河之滨—— 南通倾力打造“中国博物馆城” 蔡云飞 |
1905年,我国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千年濠河之滨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近日,随着华侨博物馆对外开放,南通市区建在濠河边上的博物馆数量达到了16家。按南通市区75万人计算,平均不到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 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是贫穷城市 近年来,南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增幅连续33个月名列江苏第一。经济的跨越发展为南通城市建设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老城区做全功能、做靓形象,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新城区,迅速摆上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罗一民、市长丁大卫认为,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是贫穷的城市,作为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中国近代第一城”,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不仅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要凸显城市的文化品位,从而不断满足富裕起来的市民对文化的需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受到严重污染的濠河经过综合治理,“少女脖子上的项链”重放光芒。南通的决策者决定在风景最美、地价最贵的濠河边,借助中国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优势,倾力打造“中国博物馆城”。 社会多渠道投资布下明珠一串 在打造“中国博物馆城”过程中,南通大胆创新投资与管理机制,全力发展企业、个人投资建设博物馆的积极性,推出“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全社会竞相参办文博事业的热情。 结合濠南路改造,南通投入巨资对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南通博物苑周边环境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造,同时市政府建设了南通博物苑新馆。新馆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纲设计,通过巧妙的布局,使新馆、老馆浑然一体。中国珠算博物馆由南通市财政局与中国珠算学会共建,与财政局培训中心融为一体,珠算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市政府未掏一分钱。 南通城市博物馆则由市政府提供建馆用地,由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投资方通过展馆相关的经营项目获得收益。而蓝印花布艺术馆则是用公共建筑物,采取低租金扶持的办法,由民间艺人吴元新创立。如今这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蓝印花布艺术馆,馆藏明清以来蓝印花布实物及图片资料近千件。蓝白艺术倾倒了一批批海内外游客,年均接待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 办馆主体的多元化,使南通博物馆数量稳步增加:纺织博物馆,给水技术博物馆,体育、建筑、刺绣、盆景、风筝、长寿、股票等专题博物馆……目前市区16家博物馆中,由政府支持,行业、企业或私人投资兴建的博物馆就达12家之多,且大多免费对公众开放。 “中国博物馆城”声名远扬 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给水技术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纺织博物馆,中国第一座蓝印花布艺术馆……中国博物馆史上的诸多“第一”或“惟一”,牢牢奠定了南通在中国文博事业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南通的文博场馆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此非常感慨:“从百年前张謇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到如今多品类的博物馆群,当今的南通正绽放出英姿勃发的盛世辉煌。” 尽管南通市为打造博物馆城提供了大量的黄金地段,减少了很多经营城市的资源,但也给南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由濠河和博物馆组成的濠河风景区荣获国家4A级风景区,文博之乡已成为南通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加强了挖掘、整理与传承,蓝印花布艺术得以弘扬,不仅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为南通赢得了“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中国蓝印花布之乡”的美誉。 特约记者 蔡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