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与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民生数据领会十七大精神

黄力之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单独章节推出,这意味着民生问题已经从一般的号召进入全党的焦距,任何一级的党组织或者党员领导干部,都不可能只从说说而已去理解和对待。这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自然是深得民心的。更使老百姓开心的是,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而且能够触摸到的民生目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几句朴实而带有历代仁人志士理想色彩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发现:社会和谐与小康社会,都是紧紧和自己贴近的。

  除了文件上那些温暖人心的表述外,更有必要从数据去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因为它们将告诉人们:党中央的决心有多大,以及现实的趋势如何。

  查查有关统计资料,我们会看到十七大的承诺是何等的庄重,例如:

  2002—2006年四年间,新增城镇就业353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80万人,超出了“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年度目标。2007年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2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计划的70%。这一点,在上海已经转化为社区壁报上的那一条条就业信息。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基本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各地还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城镇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下大力气降低今年以来由于物价上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在这方面,上海也是在步步升高。2005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每人每月290元调整为300元。2006年调高为320元,到今年,为应对国内主副食品价格上涨,又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每一个行走在街头的老百姓身上的事。

  也许数据是枯燥的,但只要把它们与十七大文件中所写“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联系起来,人们就会切切实实地领会到十七大精神。有了全体人民的这种领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在全民的参与热情中实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