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与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态轻松平和 训练稳中有变
刘翔师徒定下备战北京奥运计划
厉苒苒

  ■ 放松心态,从零开始,刘翔笑迎北京奥运   本报记者 周国强 摄

  上午9时左右,刘翔和师傅孙海平就出现在训练场上。一如惯例,在简单的热身和专项技术、力量训练后,刘翔进入模拟跨栏练习。“来!再来一次!……快!”跑道上,孙海平一次次大声喊着。放平心态,稳定提高——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孙海平与刘翔已默契地为下一阶段定下主题。

  卸下包袱 从头开始

  “我们从头开始”——世锦赛归来,这是孙海平对刘翔说的话。

  4年一轮回,师徒俩想找回的,是2003年那种一无所有的勇气和轻松。彼时,刘翔只是个无名小卒,能进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已是奇迹。而如今,身兼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纪录大满贯冠军之名,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北京奥运会那枚男子110米栏金牌已属于刘翔。

  大阪世锦赛前,巨大的压力曾让刘翔将比赛看作煎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孙海平才提出“从头开始”这一要求——让刘翔放低心态,将这些抛在脑后,生活重新“归零”开始。

  一步步走来,许多时候,如今的刘翔都会让人想到4年前的美国人约翰逊。而这,在孙海平看来,却不是个好现象。“2004年雅典奥运会,正是由于约翰逊意外跌倒,无缘半决赛。这才让刘翔最终一枝独秀,获得金牌。”那一次的约翰逊由于兵败悉尼,志在复仇,比赛神经也因此紧绷。赛后接受采访时,美国人悔道:“想拼尽全力拿下这块金牌,但却有点紧张,四次重跑,我感觉有点乱了……”

  心态,成为左右比赛结果的关键。

  “心态放到最底才能面对一切困境,也才能看淡荣辱,更专注到竞技本身。”睿智的孙海平早有忧患:“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让刘翔‘从头开始’,就是让他放下思想上的包袱。”

  改变节奏 提前加速

  与前几年冬训大刀阔斧改变训练方法不同,备战奥运年,孙海平变得格外谨慎小心。“刘翔现在已维持在一个很高水平。训练手段上任何贸然改变,都会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因此如今要做的,只有‘稳固成绩’。”

  竞争,比想象中更为惨烈。“13秒俱乐部”成员日益增加,老将依旧,小将凶猛,轮番前来挑战。大阪世锦赛决赛之夜,孙海平甚至断言分析:“北京奥运会,12秒90才可能夺冠。”

  从“保持13秒左右”到“稳定在13秒内”,同一个关卡,却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需要刘翔比以往提前加速,从第一个栏过后就开始加速,将前半程速度更提高一点。”

  改变节奏是一种冒险,“但是,这个险早冒比晚冒好,比赛同样是早输比晚输好。”在孙海平看来, “只要起跑到中间加速的衔接做好了,他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今年冬训,稳定起跑、提前加速、保持后程,将是刘翔训练的三大重点环节。“总的来说,刘翔需要完善全程节奏和连贯性。”师傅总结道:“我会增加他的训练数量,强度稍微降低,保证安全性。练一段时间后,强度再逐渐加上去。”

  本报记者 厉苒苒

  评论 071030123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