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与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公众服务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逝水年华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片柴值千金 寻她千百度
——“雨过天青觚”露面京城引起行家关注
王亦君

  ■ 雨过天青觚(日本称为青百合花瓶)

  中国陶瓷器名冠天下,然而后周的官窑——柴窑,数百年来没有一个人看到过它。“日本中国历史文物保护协会”名誉顾问对中如云日前在人民大会堂播放他的“雨过天青觚”资料片,并称他收藏了绝迹千年的中国古代名窑柴窑陶瓷器时,吸引了众多行家的关注。

  历史掩埋  无人见到

  柴窑,一个陌生的字眼,一段被历史掩埋许久的故事。柴窑位居“六大名窑”之首,但明代以后柴窑绝迹。中国古代窑工素有“片柴值千金”的说法。然而,中国至今未发现柴窑窑址,也没人见过完整的柴窑。如今,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曾将所珍藏的史可法绝笔捐赠扬州史可法纪念馆的对中如云,亮出了这件柴窑作品——雨过天青觚(日本称为青百合花瓶):高292毫米、开口处直径167毫米、底座直径105毫米的陶瓷器。对中如云介绍了青百合花瓶的来历:1998年10月,他第一次见到这件陶瓷器,拥有者是与他有着20年交情的某先生,而这位先生又是从一位女士的茶具店里买来的。

  找寻身份  漫长旅程

  “青百合花瓶就像一位迷失了路途而又沉默不语的美丽女性,突然间闯到我的家里。于是,我开始了找寻它真正身份的漫长旅程。” 对中如云坚信这是件名品,但又疑惑于它的身份不明。不久找寻有了转机。在多次电话说服后,对中如云见到了那位女士,青百合花瓶卖主的身份让人吃惊:她竟来自在日本书画、古董领域最受信赖,日本文物鉴定领域第一家族的“古笔”家。而据那位女士说法,青百合花瓶是600年前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是明朝皇帝答谢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礼物。

  牛津大学  测定年代

  历经8年的研究、调查,对中如云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世界唯一的柴窑作品。对中如云把青百合花瓶送到牛津大学进行“热致冷光法” 年代测定。经过了1个月的焦虑等待,牛津大学的结论终于来了:“这樽蓝色花瓶是700年到1100年前的时间段内烧制的。”这一结论,支持了对中如云推断青百合花瓶出自柴窑的观点。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承认“雨过天青觚”出自柴窑的说法“石破天惊”。马自树说:“谜总是需要破解的,雨过天青觚是否是中国古代的柴窑陶瓷器,还有待研究。” 

  驻京记者  王亦君  (本报北京今日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