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未来十天“四大看点” 11月5日卫星将“刹车”减速进入月球轨道 黄全权、 杨丽琼、杨冰、姜宁 |
本报北京今日电(驻京记者杨丽琼 特约记者杨冰 姜宁)昨晚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介绍,昨晚17时49分,飞控中心向嫦娥一号发出了变轨指令,12分钟后,飞控中心监视判断,卫星在调相轨道段的第二次近地点加速变轨成功。今晨7时许,卫星开启了紫外敏感器,开始进行紫外敏感器成像拍摄试验。 已平静环绕地球飞行5天的嫦娥一号正“酝酿”引人注目的变化。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表明,根据飞行计划,在未来10天内,嫦娥一号的飞行将有4处大的“关键动作”,令人关注。 时间:10月30日 看点:创造中国航天器到达“最远距离” 注解:30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飞行至48小时轨道远地点,距离地球12.8万公里,创下我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纪录。 时间:10月31日 看点:实施“地月大转移” 注解:31日,卫星将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加速,达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进入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奔向月球。此次加速变轨难度很大。 时间:11月5日 看点:“嫦娥”到达月球 注解: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首次飞达近月点。此时,卫星“刹车”减速,确保被月球捕获。如果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周期12小时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时间:11月7日 看点:嫦娥一号进入“工作岗位” 注解:11月7日,在经过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200公里高度、周期127分钟的极月圆轨道,这也是我国科研人员为嫦娥一号精心选定的工作岗位。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杨多和透露,预计11月18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首先通过定向天线将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和卫星上存贮的语音数据传回地面,然后全部探测仪器开机进行科学探测工作。 新华社记者 黄全权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评论 0710301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