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调整规划致集资公司资金不足 天津首例合作建房“流产” |
本报讯 据《天津日报》消息,今年6月,天津市首位合作建房发起人刘革学透露,在关键环节“拿地”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28日,刘革学宣布,因为土地规划需要调整,时间和成本出现不可控因素,该市首例步入实施阶段的合作建房项目“家园”项目770万元集资,日前全部划归原主。 成立公司运作集资 作为合作建房的发起人,刘革学表示,“天津房价已高,市民特别是青年工薪阶层很需要中低价位的住房,但市场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今年5月,天津的个人合作建房者们成立了天津诚和信投资管理公司,所有的参与者都成为股东,合作建房进行正规化运作。 合作建房者于8月底正式集资,每户预交10万元,截至9月中旬,参与者达到近100户,集资款项达到770万元。 资金不足被迫放弃 在集资过程中,刘革学等人得知项目出现变化,有关部门对该地块所在的地域进行了规划调整,地块面积比原定面积增大,这意味着现有资金不足。 由于成本成为不可控制的因素,经天津诚和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暂时放弃锁定的目标地块,在新项目确定之前,先行退回合作人集资。目前,解除合作建房专用账户规定条款、建立公司基本账户、提供集资者名单及账户、划款等相应程序基本完成。刘革学表示,全身而退是明智之举,这是他们对大家负责的做法。而参与者则表示,“我们将坚持下去,随时留意新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