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语】 消费者信心指数何以稳步上扬 赵志疆 |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对上海市消费者的调查:第三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9.2点,继续处于中位偏高水平,比第二季度108.6点有所上升。消费者对上海市当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比较乐观。 所谓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前者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后者则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从此次调查结果看,消费者对收入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亦普遍看好,这种信心一方面基于1999年以来社会工资的普遍上涨,另一方面,也与十七大的召开不无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是中国未来几年最重要的纲领,将直接指导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发展。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具体要求。这对稳步提高消费者信心,无疑起到了重大的鼓舞作用。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随之而来的将是消费能力与需求的不断增加,由此必然导致下游消费服务业持续繁荣,进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这大概也正是消费者普遍看好未来就业形势的现实依据所在。 10月29日,“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在上海财大发布。这是全国第一个城市指数系列,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由高等院校发布的城市指数系列,包括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海市投资者信心指数和上海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等。与政府部门作官方编制和发布不同,这些指数是不涉及利益关系的独家调查统计,更能真实地反映消费者形形色色的内心世界。既满足于当下,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稳步上扬,正在传递着十七大报告带给人们的影响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