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不是鸡! 赵红玲 |
赵红玲 每近年末,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兄弟想到回家了,讨薪就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于是,包工头玩失踪、农民工千方百计讨薪的新闻多了起来,今年也不例外。 “辛苦工作57天仅得报酬200元”、“工程多次转包,200多农民工讨不回170万元装修款”、“讨薪不成泼油烧人,致人重伤难逃罪责”……这些都是10月份出现在媒体上的新闻,你能说农民工讨薪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了吗? 但是,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表示,我国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基本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150万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17.35亿元。2004年至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433.2亿元。真解决了吗?这么容易就解决了? 这几年各级政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确做了许多工作。安徽规定,对恶意欠农民工工资者,可吊销其营业执照;晋江市设立了欠薪举报制度,举报者可获百元奖金;哈尔滨市设立了农民工“投诉点”,抽调人员组成欠薪治理工作小组,派驻投诉点受理投诉举报。各地都不乏类似的制度建设,一些省市还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有识之士正呼吁政府设欠薪应急周转资金。 但是,不能据此就乐观地宣布,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一个农民工联系着一个家庭,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养老,一家人的生计,常常系于他们的打工所得。让挣下钱的农民工把钱拿到手里,这关乎他们家庭的生存和发展,也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问题解决了很多,但不应过于夸大成绩。毕竟蛋不是鸡,十只鸡可做出一桌菜,我给你十只蛋,你也能做出一桌菜来?治理成绩好夸,百姓的日子难过,若夸大了现实真相,苦的还是农民工兄弟。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