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将以网格化管理控制扬尘 郭剑烽 |
本报讯 (记者 郭剑烽)蓝天、白云的最大“天敌”是扬尘污染。对于造成扬尘污染的工地渣土堆积、旧房拆除、物料运输、挡尘围栏缺失等“元凶”究竟应如何控制?记者从昨天下午市环保局召开的上海市创建扬尘污染控制区现场交流会上获悉,本市正尝试将扬尘污染控制纳入到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形成全覆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 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申城提出“全市建成728平方公里扬尘污染控制区”的目标,要把降尘削减约20%,全市降尘水平下降至8吨/平方公里·月左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5%以上。至今,申城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3年稳定在85%以上。在内环线内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后,去年底本市全面启动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工作。截至10月,本市已在黄浦、虹口两个区的70个街道(镇)开展创建工作,建成扬尘污染控制区600多平方公里。 从环境质量看,本市与扬尘污染相关的指标明显改善。2006年,全市区域降尘量为8吨/平方公里·月,与2003年相比,改善率达到23%。2006年,本市城区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为0.086毫克/立方米,比2003年降低了11.3%。 今年4月徐汇区率先尝试运用城市网格化管理控制扬尘污染。据统计,4月1日至10月26日,该区共发现扬尘污染案件166起,立案155起。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挡尘围栏不规范、渣土和建筑垃圾堆积、物料运输、现场施工不洒水等原因引起的扬尘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