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 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 e生活·掌上天地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脸对焦”成数码相机主流功能

秦文


  数码相机刚刚在国内兴起时,市场对数码相机产品的关注似乎只集中在像素上,认为越高像素的机型就是性能越好的机型。而随着国内数码相机市场不断趋于成熟,消费者对数码相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去年市场对数码相机的关注集中到了光学防抖上,各个厂商都纷纷为自己的主力产品配置光学防抖功能。由于手抖而造成照片“发虚”的情况基本上被杜绝了。为了进一步提高相机在拍摄人像时的稳定性,今年大部分数码相机厂商都把“人脸对焦”作为主推功能,一时间,“脸部对焦”似乎成为数码相机的标准配置。那么,什么是“脸部对焦”呢,又有哪些优点呢?

  何为“脸部对焦”

  “脸部对焦”听起来并不复杂,以富士的Face detection脸部识别技术为例,它通过识别画面中人物的眼睛、嘴等特征信息,锁定画面中的人脸位置,并自动将人脸作为拍摄的主体,设置准确的焦距和曝光量。但如果仔细分析拍摄的过程,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脸部对焦”确实是在自动曝光和自动对焦发明后,二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摄影技术革新。家用数码相机,占绝大多数的照片是以人为拍摄主体的,这就要求相机的自动曝光和对焦以人物为基准。

  当人在画面中央,同时背景亮度反差不是特别强的时候,目前的相机都可以完成准确的自动设置;但是,当人物在画面两侧,或是背景和人物亮度反差巨大的时候,相机往往不能准确工作,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相机可能把焦点对在远处的背景,导致人物模糊,或是人脸部曝光不足或过度。

  “脸部对焦”的优点

  以前的解决办法是给相机安装复杂的多点对焦和测光系统,再配合AE/AF锁的功能。但是,这样不但会导致相机成本上升,更严重的是带来复杂的操作,自动曝光和自动对焦的优势又被浪费了!

  但拥有“脸部对焦”技术的相机就完全不同了,当打开这个功能后,相机就会自动根据画面中人脸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设置,确保人脸的清晰和曝光准确。此外,当画面中有多个人物时,“脸部对焦”识别功能也能够准确工作,挑选最主要的对象进行拍摄。

  这一智能功能带来两个最直接的好处:一是让摄影者把精力集中在取景上,可以实现更好的构图;二是提升了拍摄的速度,不少“脸部对焦”识别功能是基于硬件实现的,也就是在相机的处理芯片中有专门的集成电路来进行运算,每次处理的时间不到0.05秒,比起以往的“对准主体——半按快门——取景”过程,要快上几十倍,更适合抓拍的需要。  秦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