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中,中国公司已经占据5席,超过了美国的3家,让人提出疑问—— 中国公司真值这么多钱吗? 许超声 |
|
本报记者 许超声 本周一,伴随着中国人寿在沪港两地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走高,中国人寿的总市值超越美国AT&T公司,跻身全球十大市值最高公司之一。至此,在全球十大市值公司行列中,中国公司数量达到5家,超过美国的3家,成为“十大公司”中数量最多的国家。 1 中国公司身价越来越高 中国人寿自今年1月份回归A股市场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00%,H股的股价涨幅也达到98%。10月29日,中国人寿A股报收于75.08元,涨幅达6.72%,盘中还一度摸高至75.31元,股价刷新历史高点;H股也上涨1.07%,该股总市值已经接近2.5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AT&T公司的2529亿美元。因此,继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石化之后,中国人寿成为了第五家总市值进入全球前十名的中国上市公司。 根据最新的数据,目前全球十大市值的公司中,美国公司已经减至3家,分别为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通用电气和微软公司,另外两家则是荷兰的壳牌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其中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市值仍位居全球第一。不过,埃克森美孚公司全球第一的位置有望在下周让位于中国石油。因为10月16日,中石油股价急升13%,市值亦涨至3.36万亿港元,取代百年老店通用电气(市值折合约3.27万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上市公司。而该公司A股将在下周一上市,上市后很有可能取代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2 中国股票市场迈入新时代 中国公司不断跻身“十大”,主要发生在这两年的牛市行情中。2007年1月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或许它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当天,工商银行市值曾短暂超过美国花旗银行,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值银行。7月23日,工行市值再超花旗,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值银行,并一直保持至今。 全球十大市值公司行列中,中国公司数量过半的背后,是因为中国GDP的不断扩大。在2006年,中国的GDP总值还处在美、日、德之后,排名第四。但是在今年,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消息,中国GDP将有望超过德国,位列世界前三,这预示着一个强大经济体的诞生。因为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未来股市市值将取代GDP,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首要指标。按照这一观点,初步统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8月9日达到21.147万亿元,超过去年21.087万亿元的GDP总量。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股票市场也从此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 估值过高引发泡沫隐患 中国已有五家公司进入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行列,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但这五家公司中,能够进入2007年全球财富500强前50名的只有中石化和中石油。其中中石化以1323.23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排名第17位,而中石油的营业收入为1105.20亿美元,排名第24位。中国股市总市值膨胀速度之快、幅度之大的现象,引发了业界的争论。 虽然有“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的说法,也有着市场的持续飙升反映了中国经济潜在实力的看法,但中国五家上市公司市值进入全球前十的消息,却增加了市场对A股估值风险的担忧。在一些海外分析人士看来,内地股市已处于估值过高的危险境地。比如,以市盈率蓝论,据彭博资讯预计,中国人寿在香港市场的今年全年市盈率为42倍,沪市的市盈率为76倍。而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的预期市盈率仅为9.2倍,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的预期市盈率为8.4倍。 再如进入“十大公司”行列的中石油、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和中国石化的市盈率分别达到了22.56倍、41.85倍、45.28倍和16.06倍。而四家中国公司的算术平均市盈率也达到了31.44倍,远远高于十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21.45倍。 因此,市场再掀“泡沫论”,如联邦私人银行驻新加坡分析师LesliePhang就表示:“中国的股市正在构筑一个大泡沫。” 4 供不应求推升估值水平 面对“泡沫论”,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中国稳健的经济基本面以及内地可供选择的投资产品有限,中国五家公司进入全球十大公司行列,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股估值比较高的现实,但当前股市的高市盈率有其合理性。 宝盈基金经理赵龙认为,全球市值十大公司中出现几家中国公司合情合理,并不能将此与A股泡沫化挂钩。“这些公司之所以能进入全球前十,并非是因为靠目前的盈利情况,而主要是对市场未来走势的乐观,也就是对这些公司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增长预期的肯定。”当然,赵龙也坦承,“五大公司”的出现的确说明市场目前估值水平较高,但“目前仍然处于比较合理的估值范围内。考虑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较快,现在的估值水平只能说是偏高,并未严重高估”。 银华基金管理公司进一步将估值的讨论引向更有代表性的“流动性溢价”。对于市场担忧的估值水平问题,银华基金表示,资金和证券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以及公司业绩增长的变化趋势,是两大影响估值水平的关键因素,其中,公司业绩的增长是核心因素,但供求关系的影响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市场上证券供不应求的状况进一步加剧,那估值水平一定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