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技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 广 告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 ·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与百岁晚报喜相逢
——第5届中国(上海)传媒业博览会现场见闻
姚丽萍

  ■ 读者争相订阅本报 本报记者 潘新华 摄

  “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不能缺少一份有历史的报纸,我们期待着与百岁晚报喜相逢。”60多岁的市民应先生和他29岁的儿子这样说。今天上午9时30分,第5届中国(上海)传媒业博览会在淮海公园开幕。

  早上9时,距离博览会开幕还有半个小时,新民晚报的展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纪念新民晚报创刊78周年首日封”将赠送100位读者,一大批新民晚报忠实读者早早前来等候跟首日封见面。

  “我从10来岁就开始读新民晚报,那时候我父亲每年都要订晚报。”曾经从事船舶制造工作的应先生说,他们一家跟新民晚报结下了深厚感情,他儿时跟着父亲看晚报,然后是他的儿子跟着他看晚报。

  “纽约有纽约时报,同样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符号,新民晚报是当之无愧的上海符号。”小应说,他在三菱电梯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从小养成了阅读新民晚报的习惯。

  一家人读晚报,关注点却是“求同存异”。“父辈喜欢晚报的典雅风格,我更喜欢晚报活泼一点。”小应说,亦俗亦雅,才是新民晚报吸引各类读者的原因。

  “我和儿子都是集邮爱好者,我们很高兴能收藏晚报78周岁的首日封。”应先生笑着说,不过,我们更想收藏“纪念新民晚报创刊100周年首日封”。

  不足半小时,100份纪念首日封就全部送出。应家父子笑着说,22年后他们一定再来博览会,因为他们跟百岁新民晚报有一个约会。

  本报记者  姚丽萍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