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与百岁晚报喜相逢 ——第5届中国(上海)传媒业博览会现场见闻 姚丽萍 |
|
“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不能缺少一份有历史的报纸,我们期待着与百岁晚报喜相逢。”60多岁的市民应先生和他29岁的儿子这样说。今天上午9时30分,第5届中国(上海)传媒业博览会在淮海公园开幕。 早上9时,距离博览会开幕还有半个小时,新民晚报的展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纪念新民晚报创刊78周年首日封”将赠送100位读者,一大批新民晚报忠实读者早早前来等候跟首日封见面。 “我从10来岁就开始读新民晚报,那时候我父亲每年都要订晚报。”曾经从事船舶制造工作的应先生说,他们一家跟新民晚报结下了深厚感情,他儿时跟着父亲看晚报,然后是他的儿子跟着他看晚报。 “纽约有纽约时报,同样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符号,新民晚报是当之无愧的上海符号。”小应说,他在三菱电梯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从小养成了阅读新民晚报的习惯。 一家人读晚报,关注点却是“求同存异”。“父辈喜欢晚报的典雅风格,我更喜欢晚报活泼一点。”小应说,亦俗亦雅,才是新民晚报吸引各类读者的原因。 “我和儿子都是集邮爱好者,我们很高兴能收藏晚报78周岁的首日封。”应先生笑着说,不过,我们更想收藏“纪念新民晚报创刊100周年首日封”。 不足半小时,100份纪念首日封就全部送出。应家父子笑着说,22年后他们一定再来博览会,因为他们跟百岁新民晚报有一个约会。 本报记者 姚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