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产大学即将乔迁临港新城,2500余名校友今天返校“祝寿”—— 母校,我们的心一直未曾远离 钱滢瓅 蔡立弘 |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上海水产大学建校95周年校庆庆典上,2500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水大校友返校“祝寿”。他们当中有与学校几乎同龄的元老级人物,也有从水大走出的中国第一位远洋渔轮船长,还有水上运动健将…… “我的家就在水大” 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骆肇荛,是1951年原上海水产学院筹建时的元老级人物。他的家就在校园里,他的心也一直“住”在这里。这次校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专门准备了一段京剧,献给学校。 骆老先生还记得水产学院刚建成时的情形。“这里原本是中央水产实验所,周围都是荒地,第一幢教学楼——北教育大楼就是我亲自招标建造的。”老先生指给记者看,这幢教学楼如今改叫第三教学楼。骆肇荛相继担任了化学教研室主任和副系主任,先后开设水产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化学、水产品分析检验等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程。他经常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搞实践研究,一个旅行袋装参考资料和实验仪器,另一个装着换洗衣服,肩膀上一扛就出发了。后来,他还担任了上海水产学院副院长,教学科研一直搞到80岁。 最近,他又上“新家”——上海水产大学临港新城新校区去走了一遭。“1600亩的校园,房子已经造起来了,比过去好多了,我真高兴。” 忆恩师激动万分 我国第一艘大型远洋拖网加工渔轮“开创”号船长周汝偁是渔捞专业54届的学生,今天他重回母校,再去看看老校长侯朝海的塑像。“学校刚重组时缺师资,侯校长亲自去请那些教授、博士,有时候甚至给人磕头。哪个学生家里有困难,他二话不说予以解决。借给同学们的钱,他都没有去要回。”谈起恩师,周汝偁激动万分。 谈及当年的学习生活,周汝偁的印象就是课程紧。特别是最初的两年预科,每天都要从早上8时学习到下午5时,8节课排得满满当当,还有晚自习。“三年级开始以专业课为主,其中包括航海、气象、渔业、水生生物等,之后还有日语、俄语等外语选修。”这一系列的相关学习对他的航海经历帮助不小。 赛艇生涯的起点 曾获得三届全国划船锦标赛冠军、一届全运会冠军的陈士麟是59届渔捞专业的学生,而他赛艇生涯的第一桨正是从上海水产大学入水的。 “当时,学校开设划艇项目,我感觉很新奇就参与了。没想到1957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获得第一名!”而这次夺冠则成了陈士麟赛艇生涯的起点。陈士麟仍记得在外白渡桥旁黄浦江上训练的日子,“训练不占用学习时间,全部利用的是课余时间。” 当年那些看似与赛艇运动无关的课堂知识,却对陈士麟的体育生涯有着莫大的帮助。“气象学、造船学、流体力学、高数等都和我从事的赛艇运动息息相关,只有很好地把这些理论科学与赛艇运动相结合,才会取得好成绩。”感谢学校的培养是陈士麟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在母校生日之际,他希望水产大学能建立起更多的水上品牌优势。 本报记者 钱滢瓅 实习生 蔡立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