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揆梁:全家为他搞小发明“打工” 杨建正 姜燕 |
| ||
| ||
| ||
| ||
|
杨建正 摄 本报记者 姜燕 文 李揆梁,10岁,上海徐汇区汇师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上月20日举行的“申能杯”上海市青少年“新能源应用”动手做大赛上,他发明的“风力提水机”获“创意”一等奖。 10岁的李揆梁经常冒出奇思妙想,这些创意想要变成现实,不仅需要爸爸、妈妈、外公的“对口”支持,还得有外婆的后勤保障。难怪妈妈张利萍开玩笑说:“我们一家都是给李揆梁打工的。” 书柜装满科普书 李揆梁的卧室朝南,光线充足,是个看书的好地方。小小年纪,李揆梁已经拥有满满一书架的书,天文、地理、百科,应有尽有。隔着半透明的纱制窗帘,隐约可以看见,偌大的窗台上也堆满了书。“这么多书你都看过吗?”小家伙顿了一下,笑着含糊而快速地说:“我都翻过一遍了。” 这些书,给了李揆梁知识,他嘴里冒出来的词儿,经常让人大吃一惊,什么“离心力、最大值”,听起来似乎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书,也给了他发明创造的灵感,书看得多,他遇见什么事都会多想想,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书里看到的东西一结合,有时就是一个好主意。 “打工仔”们帮大忙 爱看书的李揆梁,可不是书呆子。这个小帅哥很喜欢“秀”他的发明。拿出获奖作品,他将自己的发明创造的历程娓娓到来:“这个提水机,有点像我外公家里以前用的压水井,利用风力带动水泵,把水压出来,通过水槽转移到别处去。” 做成这只提水机,全家人花了不少工夫。李揆梁要什么材料,3个“打工仔”就想办法弄来。轮盘,是家里吃肯德基全家桶时得来的盖子。李揆梁说这个合适,妈妈就跑到肯德基又买了一桶,顺便多要了2个盖子,配成4只做轮盘;铁架是外公的杰作,以前当过小学老师的外公,对发明创造也颇有兴趣,又喜欢做手工,帮外孙用铁丝拧这个架子,他当仁不让;皮垫,可能是成本最高的配件,这是用爸爸新买的MP3的皮套剪成的。 “希望他做喜欢的事” 认识李揆梁的父母的人都觉得,这孩子之所以这么聪明,跟父母遗传和影响有关。爸爸李锋和妈妈张利萍,以前都在上海交通大学搞科研。现在,李锋在做风能等新能源研究。李揆梁这个“风力提水机”,有不少风力方面的技术问题就是爸爸帮着解决的。李揆梁摆弄他的零配件时,常常是祖孙3人一起上阵,妈妈张利萍说:“以后搬了大房子,专门空出一层来,供他们‘折腾’。” 张利萍不希望儿子被困在他不喜欢做的事情里,也不希望儿子很功利地去考级考证。所以李揆梁的钢琴考到四级就不练了。让他弹一首曲子表演一下,李揆梁撅起小嘴说:“我不喜欢弹。”可说起他的小发明,李揆梁就滔滔不绝。 就想当个科学家 李揆梁爱钻研,什么都要知道得清清楚楚,不懂的问爸爸妈妈,问不出的就上网去查。“他迷天文,这次嫦娥一号发射,和以前神舟五号、六号发射时,他都要看直播。晚上看完了还不睡,趴在电脑上查资料。”张利萍说。 他研究植物的时候也是一样。暑假时, 他在妈妈的建议下,给校园内的植物作“普查”,给每一种植物拍照,回来后对照书本或上网,查出植物的名字、科属,工作做得可细致了,最后一共查出有66个植物种类,在学校科技指导老师谢辉的辅导下,做成一本名录。 “以后想当什么呀?”李揆梁想想说说:“想当个科学家。”在旁人的笑声中,小家伙一脸严肃。这可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也许李揆梁真的能够让它变成现实。 |
|